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左传游记 > 第21章 野采山珍宝,桓公第三年

第21章 野采山珍宝,桓公第三年(1 / 2)

野采,作为一项传统的活动,似乎从古至今,其形式与内涵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与现代,大抵都会对这项活动赋予不同的含义。

而这一层或者是多层“含义”,也会因节日与季节的变化所转变。

比如,在古代的“二月二”、“花朝节”等一系列节日,其实都有这项活动。

而且,这种活动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化出了其他种类的节日习俗。

诸如赏花、斗百草、挑菜等,其实都有与之类似的特点。

不同的民族,也会因为其民族本身的信仰,再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部分,是与山川日月、花草鸟兽乃至是四时季节联系在一起,成为独特的节日风格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则是带有对有着重大贡献的先人与民族英雄的怀念,以此来实现纪念与传承意义。

古人,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会更多的将这项活动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在搭配上神话故事以及相关的史实,形成不同内蕴的“特色文化”。

而现代人呢,相对于此,则是更多了一丝“自由”与“洒脱”。

同时,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寓教于乐。

野采这项活动,也在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对于野采这项活动,古人也是写了不少首古诗的描绘其场景的。

就比如陆游的

“翠蔓扶疏采撷忙,麹生系出古淮阳。”

而《诗经》之中所表述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句诗,其中描绘人们争相采摘芣苢的场景,也可以被看作是野采。

除此之外,像杜甫的以及其他历朝历代的诗人、文人及学者。

他们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提及了有关“野采”这一概念。

并且,他们还运用了诸多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活动场景。

古人那高雅的情操、高尚的品德,以及淳朴的智慧,让我们都不得不大为赞叹。

而关于野采的位置与地点,古人不像现代人那般“笼统”,也“一概而论”。

他们,不但不会笼统的一概而论。

而且,在实际上,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门类,进行不同的划分的。

就比如地形,古代在进行野采的时候,往往会记录他所经过的那片地方的地形、气候、甚至是动植物还有人文风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以及其他一系列中外大家的游记着作。

最新小说: 穿越型月,成为真祖的旅途 以UT的形式通关原神 名柯:一不小心被男神们团宠啦 驯龙高手:天命代言人 海贼:身为海军的我将立于天上 四合院:开局植物人,送大爷进局 战国小大名 左传游记 三国之再世诸葛 叶罗丽:黑夜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