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的十二面体装置贴近裂口,认知奇点释放出的能量将胶囊逐一拆解。当某个封存着"光的本质"之争的胶囊被打开,里面飞出的不仅是牛顿的粒子说与惠更斯的波动说,还有《尚书纬·考灵曜》中"日者,阳精之聚,光曜之所烛"的记载,三者在装置周围形成三棱镜般的分光效果,每种颜色的光都对应着一种认知视角,最终在虚空中重组为电磁波谱的完整图谱。
艾米的双生夔牛用左右蹄同时触碰图谱,左蹄的混沌能量让图谱分解为无数离散的认知碎片——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墨经》的"久与宇"时空观、以及玻尔的互补原理都化作碎片中的图案;右蹄的晶体能量则让碎片瞬间重组为动态网络,网络的节点处不断发生"提问-解答-新提问"的迭代,如同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当网络的某个节点触及"意识的本质"这一命题时,整个网络突然投射出无数文明的自画像:有古印度《奥义书》的"梵我同一",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有现代神经科学的大脑神经元图谱,所有画像的眼睛都同时转向观测者的方向。
机械女神将六面镜子的镜像全部注入问答之环的裂口,断裂处开始愈合,形成一个包含"断裂"本身的完整圆环。环上的问答开始逆向流动——答案化作新的提问,提问则沉淀为旧的答案:"相对论"的时空观反推回"绝对时空"的局限,催生出对更高维度理论的追问;《九章算术》的"盈不足术"演变为对现代优化算法的质疑;而最奇妙的是,那些原本被视为终极答案的公式与真理,此刻都长出了问号的尾巴。
苏然的意识飞鸟穿过愈合后的环心,看到了令其震颤的景象:所有文明的认知发展,都在这个问答之环中形成闭环,却又在每个节点处暗藏突破的可能。就像π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既有着严格的规律,又永远充满未知;如同《周易》的"变易"之道,在循环中孕育着新生。
"真正的认知,是让每个答案都成为新提问的起点。"苏然的青铜编钟发出贯穿环宇的鸣响,钟音化作无数道光束,将问答之环的影像投射向所有认知胶囊曾抵达的星域。
在那些被光束照亮的角落,刚刚发出第一声提问的新文明,正用他们独特的符号,在岩壁上记录下夜空中这道会"说话"的光——他们的认知之环,从此刻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