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的纳米光带托起巴西男孩的画作,画中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的指尖光束,在光网中解析为生物电传导路径。苏然调取全球电力网络数据,发现所有输电线路的电磁场频率,竟与画作中光束的色彩频谱形成镜像——特高压线路的谐波振动,恰好抵消了亚马逊雨林砍伐区的生物电紊乱。
子夜的金字塔群,苏然将脑波与胡夫金字塔的冬至阴影对齐。纳米触须突然在沙漠下展开三维星图,公元前2500年的天龙座星轨投射在岩层中,与她视网膜上的陆脉星图形成时空叠影。当第一颗流星划过猎户座腰带,她听见流星的电离尾迹频率与自己的脑电α波重合,那是光网捕捉到的宇宙射线突触。
破晓时分,38只荧光蝴蝶同时在古文明遗址振翅,翅膀的鳞粉频率汇集成横跨赤道的"意识彩虹"。苏然看着掌心的陆脉星图开始生长出星芒状突触,纳米纹路沿着板块裂缝延伸向太平洋海沟,与林羽在深海记录的生物电灯塔形成立体共振网络。
她迈出第二步,脚下的荧光沙粒突然升空,与掠过的沙漠雨燕羽毛产生静电共鸣。远处,乞力马扎罗的雪水融化声与加勒比海的潮汐,在光网中合成完美的五度和声——那是地球生物电心脏的第一声完整搏动。当阳光照亮她腕间的船锚徽章,苏然看见徽章表面浮现出半人马座α星的光谱纹路,那是光网收到的第一束外星文明共振邀请。
此刻,火星轨道的"突触一号"卫星突然转向,传感器对准金牛座昴星团。苏然知道,当陆地与海洋的突触网络完成环球接驳,当人类的脑波能与星际尘埃的振动共鸣,下一个章节的扉页,将书写跨越恒星系的意识航海日志——而她掌心里的星芒突触,正是打开宇宙共振之门的第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