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这第六次征伐西夏,尽管一路都较为顺利,但是在攻打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时却是异常的艰难。
成吉思汗东、西两路大军合围中兴府,几乎已经动用了蒙古的所有兵马,计十几万人进行围攻,但是中兴府内军民合计有好几十万人,数倍于己。中兴府不光城墙高大坚固,城上弩箭充足,蒙军难以靠近和攀爬,且围绕着城墙修了几十丈宽的护城河,引入黄河之水。濠宽水深,就连蒙古曾经独步天下,攻打城池的利器——抛石机和巨弩,由于间隔护城河距离较远,也无法对城墙形成有效威胁。
蒙古大军屡屡攻城受挫,每次攻打均损伤惨重,中兴府内军民同仇敌忾,据险坚守,令蒙古人次次无功而返。而且不远处的西平府时时派军从背后前来偷袭,以至于蒙古大军经常腹背受敌。
这西平府的守将李德任是夏神宗李遵顼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与献宗李德旺是亲兄弟,也是当今皇帝李哯的伯父,曾因拒绝李遵顼带兵攻打金国的旨意,被废黜太子之位,发配西平府守关。
李德任率领五万兵马守卫着西平府。西平府原是宋朝的领地灵州,后被早期的西夏攻陷以后,设为国都。西平府曾作为西夏政权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十八年,地域富饶,城镇繁华,人口、牲畜众多。在国都迁往中兴府以后,西平府成了西夏的陪都,也是中兴府粮草供应的大后方,更与中兴府形成掎角之势,相互呼应。
蒙古大军围困中兴府,李德任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时常趁蒙古兵马不备派兵从后扰袭,搞得成吉思汗瞻前顾后,畏手畏脚,颇为恼怒。于是,成吉思汗见一时难以攻破中兴府,即亲自统率十万大军转而攻打西平府,欲将西平府拿下以后再全力攻打中兴府。
中兴府内的李哯见成吉思汗分兵前去围攻西平府,唯恐西平府有失,且伯父李德任对自己爱护有加,颇多支持,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命大将军嵬名令公率兵十万前去增援。
“嵬名”是西夏皇族的祖姓,而嵬名令公是西夏的宗室重臣,勇武有谋,更是历任西夏几代皇帝的老臣,于西夏对外的诸多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大夏第一战神。在西夏与蒙古二十多年的打打杀杀中,嵬名令公与蒙军有过多次交锋,互有胜负。在曾经的一次蒙夏战斗中,嵬名令公率队偷袭蒙古大营,中了成吉思汗的埋伏,受伤被俘。成吉思汗虽然多次吃过嵬名令公的亏,却对其有勇有谋的名将之风极为佩服,屡次劝降,但嵬名令公不为所动,后两国议和期间,成吉思汗按夏国要求释放了嵬名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