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记载:西域国大宛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意思是,在西域的大宛国有很多好马,其汗如血,这种马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这大宛国其实就是现在的土库曼斯坦,传说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的阿斯哈巴特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有天马,奔越如飞,人力不可得。于是大宛国人春天晚上将五色母马放于山下,五色母马与天马相交,生下的马驹就是汗血马,所以汗血宝马又称天马子。
中国对汗血马的记载最早出现于21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偶得一匹汗血马,亲眼得见如此稀有的良马神骏,汉武帝欣喜若狂,急切想拥有更多的汗血宝马。此时是汉武帝元景四年左右(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了征服匈奴、打通西域,必须拥有强大的骑兵军队,而优良的军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汗血马体形高大,速度快、耐力好,传说能日行千里,擅长途行军,且善解人意,非常适合用作军马。汉武帝为了得到更多的汗血马,曾不惜重金打造两匹等高的黄金马,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国要求交换两匹种马。谁知,派遣的汉使傲慢无礼,到大宛国后处处摆起天朝的架子,大宛国王怒气之下拒绝交换。那汉朝使者大发淫威,结果被国王赶出王宫。在归国途中,黄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强盗劫掠,汉使被杀。汉武帝大怒,于是派兵讨伐大宛国。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两次征讨,汉军终于取得胜利,掠得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余匹。但由于回程途中的长途跋涉,加之汉军又不识汗血马的习性,导致病死、累死、饿死大半,待到达汉朝境内玉门关时,只剩一千余匹。后来,由于不懂保持纯正血统的重要性,汗血马自汉朝一直到元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被采取与中国地方马种混养的方式,逐渐在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繁殖过程中消失殆尽。
目前,全世界尚存的汗血马只有三千匹左右,被土库曼斯坦当作国宝。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英国纯血马体内就有汗血马的基因,目前售价通常几十万美元,有的良种马身价甚至高达千万美元。
再看跨坐在汗血宝马上的这一人,身形魁伟,面色苍黑,龙眉细目,大耳有轮;着一件海蓝色麻布长袍,头戴金黄色丝质巾绩,长长的络腮胡须略显花白;虽看似已稍显苍老,但一双深邃双目不怒自威,盯人一眼,虽是三伏夏日,却能使人不寒而栗。
相关
兰月:意指农历七月。中国农历的十二月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其中有以各季节性植物来称谓各月的方法,如一至十二月分别称为柳月(正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兰月、桂月、菊月、阳月、辜月、腊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