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震撼,从第一架运输机滑向停机坪时才刚刚开始。机身尚未完全停稳,巨大的尾部舱门和机身侧面的舱门便已同步开启。这架运输机运载的全是后勤保障人员与用于作战支援的备品备件。
一群身穿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后勤支援旅的地勤保障人员,如同被激活的工蜂,一拥而出。他们不是杂乱无章地奔跑,而是沿着预先演练过的路线,精准地奔赴各自的岗位。
一辆辆地面牵引车、货运装载车等保障人员和货物卸载的工程机械车辆被迅速从机舱开出,被码的整整齐齐的模块化运输机卸货跳板被迅速从机舱卸下,一盘接着一盘粗大的能源、数据线缆被迅速码放在停机坪附近设置的后勤备件临时转运区。
几乎是瞬间,这座国际机场就从一个早已寂静的交通枢纽,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发出嗡嗡巨响的“蜂巢”。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精确到了秒,展现出一种冰冷而恐怖的组织协调能力。
紧随其后,“洪流”正式出闸。
第一批从机腹货舱中涌出的作战单位,是空降师的“装甲铁拳”——空投装甲连的轻型突击战车。
这些涂着数码迷彩的钢铁小兽,伴随着地勤人员有力的手势和呼喝声,沿着金属跳板发出“哐当、哐当”的巨响,驶下飞机,引擎的咆哮声立刻加入了这片喧嚣。
车长们甚至没有完全探出炮塔,车载数据链就已经与刚刚建立的指挥中心同步,战术地图上的友军图标瞬间增加了十几个。
紧接着,空降师炮兵旅的拖挂加榴炮被工程牵引车从机舱内拖出,炮班成员几乎是跳下飞机的同时,就开始解开火炮行军固定锁,然后将拖挂加榴炮挂接上拖挂卡车,整个过程不超过九十秒。
成箱的炮弹、模块化通讯中心的预制组件、工兵与爆破中队的工程车辆……源源不断地从一架又一架运输机的“巨口”中吐出。
第三空降突击旅和第五空降突击旅的步兵们,全副武装地从机身侧门鱼贯而出。他们在各级士官短促有力的口令下,迅速在预定集结点组成战斗队形。没有丝毫的茫然,每个人都通过战术目镜上的路径指引,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的集结位置。
喧嚣,但有序。繁忙,却高效。
短短十分钟,从第一架飞机落地算起,数个成建制的满编战斗营,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初始战斗力。他们的车辆引擎已经预热,武器系统已经解锁,随时可以化作一支利箭,刺向新象城的心脏。
在停机坪靠近塔台的一侧,一座由三个巨大方舱快速拼接而成的野战模块化通讯中心,已经展开了它的卫星天线。随着一阵轻微的机械转动声,天线自动校准,对准了天穹之上某个看不见的坐标。绿色的指示灯闪烁,数据链路瞬间接通。
这个野战通讯中心,将成为第一空降师进行指挥联络的唯一中转节点。
新象城防卫司令部指挥中心值班室内,一名值班军官死死盯着卫星传回的最新画面,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长官…新象城国际机场依然处于失联中,电信公司的抢修工程师已经出发了…但是卫星显示,国际机场上空出现了不少大型飞行器,初步判断是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