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蓬莱不同,流求已有初步政权。当地酋长听闻大唐来使,率众相迎。张亮宣读圣旨,赐予印绶,正式设立"流求都督府"。当地土人进献了硫磺、鹿皮等特产,最令张亮惊喜的是,这里竟有少量懂得汉语的通事!
"将军,南边还有大岛,上面的人凶悍善战..."一位通事小心翼翼地告知。
张亮详细记录下这些情报,在流求停留半月后启程返航。临行前,他留下十名士兵和若干工匠,协助建立都督府,并传授农耕、冶铁之术。
初夏的长安骄阳似火。李承乾正在御苑凉亭批阅奏章,忽闻内侍急报:"陛下!'云帆使'船队回航了!"
"快宣张亮进宫!"皇帝丢下朱笔,霍然起身。
当风尘仆仆的张亮跪呈上航海日志和贡品清单时,李承乾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随着阅读,他的眼睛越来越亮:"好!太好了!蓬莱、流求...朕的东海版图又添新州!"
"陛下,夷洲物产丰饶,尤以珍珠、硫磺为最。流求更宜耕种,可迁民实边。"张亮补充道,"臣已按制设立官府,留兵驻守。"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爱卿处置得当。"他忽然想起什么,"你方才说,流求以南还有大岛?"
"据通事所言,确有大岛,但土着凶悍..."
"待水师壮大,再行探索不迟。"李承乾沉吟道,"眼下当务之急是巩固已发现诸岛。传旨,即日起向蓬莱、流求移民两千户,每户赐田百亩,免赋三年!"
朝会上,这一决定引发激烈争论。户部尚书崔敦礼痛心疾首:"陛下,移民海外耗费巨大,恐伤国本啊!"
"崔卿只见眼前支出,未见长远收益。"李承乾命人展示张亮带回的贡品,"仅这批珍珠就价值万金,更别说硫磺乃军需之物。假以时日,海上商路之利,岂止十倍于此?"
魏征出列道:"老臣担忧者,非财用而是人心。华夏子民安土重迁,强令出海,恐生民怨。"
"魏公多虑了。"李承乾胸有成竹,"朕已得报,登、莱二州沿海渔户闻讯,踊跃报名者已超万人!"
原来皇帝早有准备,暗中命人在沿海张贴告示,宣扬海外"土地肥沃,鱼米满仓"。对贫苦渔民而言,这无疑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七月里,第一批移民船队从登州启航。除了农户,还有工匠、医师、儒生,甚至包括几位奉旨建庙的道士。李承乾的规划很明确:不仅要军事占领,更要文化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