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手持那份记录着146名学生信息的名单,与四位先生齐聚在百书楼的一间静室中。
她将名单递给张素、李敏、周福和苏燕四位先生,缓缓说道:“诸位,如今咱们统计出村里适龄学生共146名,男生76人,女生70人。
经考量,张素先生与李敏先生,每人分别带38名男学生;周福先生与苏燕先生,每人带35名女学生。”
张素和李敏两位男先生恭敬地接过名单,点头应是。张素轻声道:“宁安大人放心,我定会用心教导学生读书识字。”李敏也赶忙附和:“是极,对于琴棋书画,我们也会依学生情况酌情教授。”
宁安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周福和苏燕:“女孩子们十岁之前,重点放在读书识字上;十岁之后,骑射礼剑等技艺便要着重培养。毕竟咱宁家村日后还得靠女孩子们担起大任。”
周福目光坚定:“宁安大人所言极是,女孩子自是要多学些东西,方能撑起家族与村子。”苏燕也赞同道:“我与周福定不负所托,让女孩子们学有所成。”
宁安又看向张素和李敏,认真说道:“男孩子到了年纪,大多嫁出去做夫郎,相妻教女。所以读书识字过关便好,琴棋书画之类,看他们个人资质与兴趣,不必强求。”
张素和李敏连声称是,心中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宁安看着四位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百书楼能否培育出优秀后生,全仰仗诸位先生。咱们齐心协力,为宁家村的未来努力。”
四位先生纷纷起身,齐声应道:“我等愿为宁家村效力!”
在宁家村,开学的前一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种兴奋与期待交织的氛围中。
女孩子们的家中,老娘们正抓住最后的时间,对女儿们耳提面命。一位高大的中年女人,紧紧握着女儿的手,神情严肃又满含期望:“儿啊,明日去了百书楼,可得给咱家里争口气。
好好学,将来光宗耀祖,为咱宁家闯出一片天来。以后能撑大梁的可都是你们女娃子,可不能懈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