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如同忠诚的信使,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穿梭于宁家村的每一个角落。不多时,各类信息便随着风声纷至沓来。村民们的日常琐事,像张家孩子今日学堂受奖、李家翁媳为琐事拌嘴,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一一传进宁安耳中;村子高层关于农田灌溉规划、节日庆典筹备的决策,也清晰地呈现于她的脑海;而村子附近因庆国节而热闹非凡的场面,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五彩斑斓的装饰、欢快喜庆的锣鼓声,通过风的描绘,让宁安仿若身临其境,尽收眼底。
宁安微微闭目,神色专注,仔细梳理着这些繁杂的信息。她深知,每一条消息都关乎着村子的安稳与发展,肩负的责任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这风系法术编织的信息网中,宁安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宁安庙及宁家村的各项事务,守护着这片她降生的土地。
庆国节的热烈氛围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将宁静的宁家村瞬间点燃。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游客如潮水般涌入,小小的村落顿时变得熙熙攘攘。大街小巷里,满是陌生却又洋溢着兴奋的面孔,他们或好奇地东张西望,或成群结队地谈笑风生。
瞅准这难得的商机,不少人纷纷在路边摆摊贩卖各式各样的物件。有色彩斑斓、手工精巧的民俗饰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还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特色小吃,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品尝。
然而,人多热闹的同时,纠纷事务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边,一位游客觉得摊贩售卖的手工艺品价格过高,与摊主争得面红耳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边,两个摊位因摆放位置起了冲突,摊主们情绪激动,险些动起手来。更有一些游客在拥挤的人群中不小心碰撞,也引发了口角。
宁安心中清楚,村子里这些因庆国节引发的纠纷,交给经验丰富的村长宁峰和宁荣处理是再合适不过。她此刻的精力,全集中在新建好的百书楼之上。
百书楼矗立在宁家村的一角,崭新的楼体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宁安站在楼前,目光中满是期待与规划。她首先着手的是装修工作,精心挑选着与书楼气质相符的装饰材料。墙壁上,她打算挂上一幅幅描绘着村子历史与文化的画卷,让每一位踏入书楼的人,都能感受到宁家村深厚的底蕴。地面则铺设着古朴的青砖,每一块都精挑细选,走在上面能听见清脆而沉稳的脚步声。
至于添置道具,她让宁兼四处搜罗适合书楼使用的桌椅,既要保证其坚固耐用,又要兼具美观舒适。在书架的选择上,她挑选了那些由上等木材打造、造型简约而大方的款式,力求为书籍提供一个典雅的栖息之所。
而安排教书人员,无疑是重中之重。优秀的教书先生能为村子培养出更多人才。她广发消息,邀请周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儒士前来任教。
经过层层筛选,她终于确定了几位合适的人选,这些先生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诗词歌赋,有的精通历史典故,还有的在算学方面造诣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