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玉符传奇 > 第22章 文化碰撞 第一节:佛寺邀约

第22章 文化碰撞 第一节:佛寺邀约(1 / 2)

贞观二十四年暮春,曲女城的菩提树梢缀满嫩绿的新芽,晨雾裹挟着木樨香在街巷间流淌。陈玄策站在驻军团帐前,手中握着一卷刚刚译出的梵文密信,羊皮纸边缘用朱砂勾勒着莲花纹样。自从疫病平息后,他时常翻阅中天竺的古老典籍,试图从文化脉络中寻找迦叶宗阴谋的根源,而这封突如其来的书信,似是命运抛来的新线索。

"将军,那烂陀寺的信使已在辕门外等候。"苏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陈玄策将密信仔细收好,整了整身上的玄色锦袍——这是悉达多国王特意命人缝制的,衣摆处用金线绣着大唐云纹与天竺孔雀图腾,两种截然不同的纹样竟在针线下浑然一体。

走出营帐,晨光正斜斜地照在辕门的青铜兽首上。一位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双手合十,胸前挂着的骨制念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阿弥陀佛,陈将军。"僧人开口,汉话虽带着浓重的天竺口音,却字字清晰,"小僧玄奘,乃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师座下弟子,特奉师命,恭请将军入寺一叙。"

陈玄策微微一怔。玄奘之名他早有耳闻,这位来自大唐的求法僧人在中天竺声名远扬,据说已精通大小乘佛法,常与当地高僧辩经。"原来是玄奘法师,久仰大名。"他还礼道,"只是不知戒贤大师此番相邀,所为何事?"

玄奘法师神秘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枚贝叶经:"将军请看。"贝叶上用金粉书写着梵文与汉字,字迹工整如刻印,末尾绘着一朵九瓣莲花,每片花瓣上都刻着细小的经文。陈玄策凑近细看,发现汉字部分竟引用了《周易》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梵文则是《奥义书》中的箴言。

"大师听闻将军在疫病期间,以玉符之力守护中天竺。"玄奘法师解释道,"那烂陀寺藏经阁中藏有诸多上古密卷,或许能为将军解开玉符之谜提供线索。此外..."他压低声音,"近日寺中僧人在抄录古经时,发现了几处与玉符相关的隐晦记载,戒贤大师认为,唯有将军能参透其中深意。"

陈玄策的手不自觉地按向腰间。玉符在锦袍下微微发烫,这是它自药神谷之战后少见的反应。自罗摩消散、玉符吸收其力量后,这枚神器虽依旧能感应邪祟,却很少如此剧烈地共鸣。"请法师稍候,我与苏校尉交代几句便随你前往。"

半个时辰后,陈玄策仅带了十名玄甲军随行。队伍穿过曲女城熙熙攘攘的集市,商贩们的吆喝声、街头艺人的鼓乐声、寺庙传来的诵经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当那烂陀寺的金色塔尖出现在视野中时,玄奘法师停下脚步,指着寺院外围的十二座佛塔道:"此乃守护那烂陀寺的十二因缘塔,每座塔都藏有一部未公开的密宗典籍。"

踏入山门,檀香愈发浓郁。陈玄策注意到寺中往来的僧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沙弥,他们或捧着经卷低声讨论,或在佛塔下打坐冥想。红砂石砌成的回廊上,随处可见精美的壁画,描绘着佛陀的生平与天竺的神话传说。

最新小说: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 我在三国加个点 绍宋 奥特:修仙界吗?有点意思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水浒:大宋江山万里 我在柯学世界当灯神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乾风云起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