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女城的晨雾尚未散尽,檀香与酥油的香气已弥漫在大街小巷。距那场惊心动魄的月食之战已过去整整三十日,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墙重新披上朱红漆彩,断壁残垣间,工匠们正忙碌地修缮着破损的庙宇与民居。朝阳穿透云层,洒在王宫前广场的汉白玉祭坛上,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陈玄策身着崭新的绯色官袍,外披金线绣制的团龙纹大氅,腰间玉符在晨风中轻轻晃动,十二块碎片早已完美融合,符文流转间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不再有往日的灼烫与躁动。他站在祭坛左侧,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来自中天竺各邦的贵族、婆罗门祭司、商贾代表,还有自发前来观礼的百姓,层层叠叠的人头汇成一片涌动的海洋。
"大唐使节陈玄策到——"随着高亢的宣呼声,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陈玄策缓步走向祭坛中央,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诏书,龙纹金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转身面向东方,朗声道:"奉天承运,大唐皇帝诏曰:今中天竺新王悉达多,血脉纯正,德行兼备,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实乃天命所归。朕念及两国交好,特赐封悉达多为中天竺国王,望其承继先祖遗志,护佑百姓,永保边疆安宁。钦此!"
话音未落,广场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山呼海啸:"大唐皇帝万岁!新王万岁!"欢呼声中,苏烈率领三百玄甲军踏着整齐的步伐入场,他们身披锃亮的玄甲,手持金瓜钺斧,威风凛凛地分列祭坛两侧。紧接着,悠扬的法螺声响起,十二名婆罗门祭司身着镶满宝石的白色长袍,捧着象征权力的七件神器——王冠、权杖、拂尘、铠甲、战鼓、弓箭与圣水瓶,缓步登上祭坛。
在万众瞩目中,悉达多王子身着金丝织就的白色王袍,在侍卫的簇拥下从王宫中走出。少年的面容比以往更加沉稳,眼神中却依然保留着那份纯净与坚毅。他的脖颈处,曾缠绕着符文锁链的伤痕已经愈合,只留下淡淡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当他踏上祭坛的那一刻,人群再次沸腾,欢呼声、鼓掌声、法螺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陈玄策将诏书郑重地递给悉达多,低声道:"陛下,这不仅是大唐的册封,更是中天竺百姓的期望。"悉达多双手接过诏书,躬身行礼:"多谢陈将军一路相助。从今往后,中天竺愿与大唐永结盟好,世代相亲。"说罢,他转身面向台下,高举诏书,用清亮的声音说道:"诸位子民!历经战火,我们的家园满目疮痍。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能重现戒日王朝的辉煌!我在此立誓,将以仁爱治国,以智慧安民,让中天竺的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和平与繁荣之花!"
祭坛下,百姓们纷纷跪地,额头贴地,行最隆重的大礼。一些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喃喃自语:"戒日王的血脉回来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回来了..."此时,婆罗门祭司们开始吟唱古老的祝祷经文,声音空灵悠远,仿佛能直达天际。随着经文声,七件神器依次被放置在悉达多身旁,最后,祭司们将镶嵌着红宝石的王冠缓缓戴在他的头上。
就在王冠落下的那一刻,陈玄策腰间的玉符突然发出一声清鸣,光芒化作一道光柱直冲云霄,与天空中的祥云融为一体。神奇的是,整个曲女城的天空中,竟出现了七色光晕,如同彩虹般笼罩着祭坛。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祭司们纷纷跪拜,高呼这是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