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归属,不同调令,更不可能“一令统兵”。
“兵不听将,将不听皇”,不是说皇帝没威信,而是系统设定如此。比如明朝皇帝想调兵,还需通过五军都督府调配编制,甚至还要兵部盖章复核——没有命令系统授权,哪怕是皇帝亲口说,军队都可能“暂缓执行”。
而穿越小说却轻描淡写地说“主角拿着尚方宝剑挥一挥,就十万大军随他走”,这是完全忽视制度壁垒的表现。
再来看地方军队。唐代有“节度使”制度,很多地方军队虽名义受朝廷节制,实则只听本地节度使命令。安史之乱爆发前,朝廷甚至无法准确统计地方兵马数量。
宋代虽然削藩,但为了防止“割据”,各地军队由文官掌兵籍,将领轮换上任,杜绝长期拥兵。
这意味着,即便主角穿越到地方,除非本身就是节度使、总兵级别的人物,否则你空口无凭,调不了兵。哪怕你真是王爷,也要出示兵部或枢密院文件,才能令军动。
所以主角“刷脸调兵”的逻辑,在地方根本行不通。
调兵必须有战争法理基础。穿越小说喜欢设定“敌国侵犯”或“边患突起”,主角于是“临机决断”,调兵御敌。但古代不是游戏,打仗不能“说干就干”。调兵首先必须有战争法理——即朝廷或上级机关认可的战争目标和授权。
例如:
唐代突厥侵犯,需尚书省出战文;
宋代金人南侵,朝廷要下“讨贼令”;
明代倭寇之乱,各级总兵调兵需经兵部“发兵制敌诏”。
一旦战事无备案,将领私自出兵是“擅权”,哪怕打赢了也要问罪。
而穿越小说中,主角却往往以“天下为己任”,不经任何备案、命令、自发率兵出征。这种行为,在历史中大概率被称为“乱臣贼子”,不是英雄。
小说中将军令出如山,士兵不问缘由立刻执行命令。但现实中,军队尤其是正规军,是一套高度纪律化、制度化的组织。士兵不是“无脑听令”的工具,而是有班排、营连、将官系统;日常训练、口令、物资、行军、宿营都有详细规定。
任何调兵行动,不仅要有命令,还要有后勤配套、战术部署、传达时间。如果主角今天发令,明日就率五万兵攻城,那简直是在演穿越版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