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2章 皇帝忌惮权臣,但也依靠权臣

第2章 皇帝忌惮权臣,但也依靠权臣(2 / 2)

东汉末年,权臣集团(如袁绍、何进)与宦官集团争权,最终两败俱伤,引发了长安政变。明朝中后期清除张居正等权臣后,皇帝开始亲信宦官,导致魏忠贤当道,东林党人被屠戮。

没有制度制衡的“亲信政治”,往往走得比“权臣政治”更歪、更乱。与其说皇帝害怕权臣,不如说他更害怕没有人可用,只能抓身边人凑合着治国。

权臣不是“反派角色”,他们往往是改革中坚。历史上很多权臣,其实都是推动国家改革的骨干。汉文帝用贾谊推进法制改革;唐太宗依靠房玄龄、杜如晦稳定朝局;万历倚张居正理财整顿,推动“考成法”。

他们被称为“权臣”,不是因为谋权篡位,而是因为手里有权,能拍板、有执行力,能推动一整套国家改革机器。若无实权,连政令都下不去,又谈何治国理政?

权臣不是阴谋家,更像是高级执行长。他们不是皇帝的敌人,而是帝国的大管家。

很多权臣之所以崛起,正是因为皇帝主动提拔,甚至不惜打破制度来给予权力。汉武帝信任桑弘羊、主父偃;唐玄宗力挺李林甫;宋神宗大胆启用王安石;明神宗对张居正既怕又依。

这是因为皇帝深知,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必须给他足够的权力,否则只会变成空话连篇的摆设官僚。扶权臣上位,其实是皇帝“借人治国”的一种策略。

说白了,皇帝扶权臣是因为他“没空”;等自己有空、有精力再收权,就是循环轮回的皇权术。

皇帝靠权臣稳住局势,也靠他们替自己背锅。每个朝代的开国、整顿、改革期,都是皇帝需要“打手”和“黑脸”的阶段。皇帝要维持圣明形象,那就需要一个敢得罪人、敢动大刀阔斧的人——权臣正好来背锅。

比如朱元璋让刘伯温和李善长来收拾军队、整顿官场;清康熙时期用索尼、索额图压制鳌拜余党;雍正借年羹尧之手整肃西北军政。等权臣“刀锋已用尽”,再撤换也不迟。

皇帝的用人逻辑很简单:让权臣顶雷、当盾,自己维持英明无暇的光环。权臣不是敌人,是耗材;不是对手,是工具。

权臣之“权”,实为皇帝之“影”。很多时候,所谓“权臣当道”,其实是皇帝有意为之。表面上看是权臣拍板决策,其实每一项决策都有皇帝授意或默认,甚至是利用。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被文官集体攻击,但万历一直顶着不撤;李德裕排斥牛党,被斥为党争之源,但唐武宗始终依赖他掌政。这些“权臣”,其实是皇帝的影子,是延伸出去的意志。

最新小说: 你说给我体面离婚,离了你又后悔 生活系神豪 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被赶出家门后,我觉醒了植物系统 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黑木崖抄书百年,我成了魔道祖师 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荒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