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长安,晨霜未散,朱雀大街已被清扫得纤尘不染。三十六面杏黄龙旗沿着御道两侧猎猎飘扬,旗面上金线绣就的蟠龙在朝阳下泛着微光。大明宫前,四百名金甲武士手持长戟,如雕塑般伫立,铠甲碰撞的轻响与远处传来的编钟乐声交织,为即将到来的盛典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巳时三刻,随着司礼太监尖细的"吉时已到——"喊声划破长空,丹凤门缓缓开启。皇帝李漼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垂旒冕冠,在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走出。冕冠上的珠串随着步伐轻晃,遮住了他庄重的面容,却难掩眼中的激动与自豪。在他身后,苏砚等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笏板,依次跟随,队伍如一条色彩斑斓的长龙,蜿蜒向宗庙方向延伸。
宗庙前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长安的王公贵族、各国使节以及受邀观礼的百姓代表。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广场中央,一座三丈高的祭坛巍然耸立,坛身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上面镌刻着自高祖皇帝开国以来的丰功伟绩。祭坛四周,摆放着象征五谷丰登的巨型陶瓮,里面装满了今年新收的稻米、小麦、粟米等五谷,香气四溢。
当皇帝一行抵达祭坛前,鼓乐声骤然激昂。九名乐师奏响编钟、排箫,三十六名舞女身着彩衣,手持羽旄,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演绎着《大韶》之舞,重现上古圣君治世的祥瑞景象。李漼在祭坛前驻足,望着宗庙大门上斑驳的铜钉,思绪不禁回到了数年前——那时南北水患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宗庙祭祀时,他跪在祖宗牌位前,心中满是愧疚与焦虑。
"陛下,恭请玄甲玉入庙——"礼官的喊声将李漼拉回现实。只见八名精壮武士抬着朱漆木箱,缓步登上祭坛。木箱打开的瞬间,一道幽蓝的冷光闪过,玄甲玉在阳光下展露真容。甲胄上的符文仿佛活了过来,随着光线明灭闪烁,青玉镶嵌的北斗七星更是散发着神秘的光泽,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屏息。
李漼亲自上前,双手颤抖着捧起玄甲玉。甲胄触手冰凉,却传递着一股莫名的力量。他缓步走向宗庙,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长河中。宗庙内,香烟袅袅,太祖、太宗等历代皇帝的牌位整齐排列,庄严肃穆。李漼将玄甲玉供奉在太宗皇帝牌位前,双膝跪地,声音哽咽:"皇祖太宗皇帝在上,昔日您挥师四方,开疆拓土,创下不世基业。今我大唐,在众臣百姓齐心协力下,终得太平盛世。玄甲玉重现,既是祖宗庇佑,更是今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