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为官清廉严明,有他去云南,王伦也放心。
随同李若水南下的,是朝廷抽调的翰林院、国子监、京师大学堂、山东河北河南三行省省立大学堂的一批师生们。
这批师生属于社科性人才,王伦需要他们继续巩固大理国原有的儒学传统和佛教信仰,彻底完成中原式的改造。
所以李若水携带的朝廷诏令中,新的云南行省首先要梳理内部赋税,将会效仿其他行省,减免、合并诸多杂税,首先减轻民间的负担。
由于大理国长久独立于中原之外,朝廷存在一些声音,认为云南之地是可有可无的,朝廷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治理,难免得不偿失。
但王伦从来不这么看,云南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此前前宋只有一个广南西路能够影响到东南亚,如今云南行省内附,中原对东南亚的影响面就此翻倍式地 提升。
旁的不说,诸葛亮时代就用心经营的南中古道,可是直接将蜀地与东南连通了起来,有了云南,中原就多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能够影响到后世泰国、缅甸甚至印度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李若水参加了数次内阁会议,他已经清楚自己到了云南该怎么做了,首先是疏通商道,打通云南与四川、黔中、广西的贸易,这样一来,三十六部蛮就可以安抚稳定下来。
三十六部蛮一旦稳定,其余事务就好处理了,云南行省的特产也在消除了大理国与中原的贸易壁垒后,能够更加通畅地运送到天下各处。
这种事情是段正严和高量成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因为他们无法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处理内部事务,大理国的独立性在相当程度上反而是将云南之地与中原隔离了出去。
户部永远是最积极的部门,云南行省内部的行政区划和调整,户部已经梳理了出来,大致分为八府之地,不过朝廷并不打算立刻推行,而是准备先从大理、昆明两个府为试点。
大理府就是羊苴咩城,昆明府就是鄯阐府,这两地是云南行省汉化程度最深、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只要将这两个大府治理好了,便有了强示范作用,朝廷便可以缓缓地进行对其他地区的教化和治理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