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儿札胡思以为汉军自河西走廊向西突入西域,进入到高昌回鹘的伊州,被吓得调头北逃,然而事实上史文恭的大军仍旧停留在酒泉、敦煌二府之间。
唐宣文宗开成五年,也就是公元840年,回鹘帝国被黠戛斯击破,回鹘贵族庞特勤率部西迁,占据了焉耆城,焉耆王族龙氏就此流落到了肃州。
张议潮沙州起兵后,回鹘大首领仆固俊自北庭出击,听从张议潮号令,与归义军联手将西域的吐蕃势力彻底消灭,自此高昌回鹘出现。
宋太宗时曾派使者出使高昌,高昌回鹘的首领于是自称“西州外生师子阿斯兰汗”,向宋朝入贡,一直持续到宋哲宗时期。
所谓“外生”就是“外甥”,大约是唐朝曾先后与回鹘王族六次和亲,回鹘人便以汉人的“外甥”自居。
“师子”则是“狮子”,“阿斯兰”在回鹘语,或者说中亚、西域一带的语系中,意思也是“狮子”。
史文恭兵临皋兰府、收复广武县、吴用坐镇西宁府、李彦仙占据播仙城,汉军的势力再度返回西域后,高昌回鹘也与东喀拉汗国一样,主动派使者入朝,重新与中原建立了朝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