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抢赢机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电力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该专业的教师资源却严重短缺。面对这一现状,沈阳电力学校的领导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正在东北电力学院进修的三名青年老师放弃他们原来所学的专业,转而学习电厂热工自动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这三名青年教师已经完成了大一的学业,并顺利地来到了我的班级——热自七七一班。就这样,我们四个人在这个班级里相遇了,共同开启了一段新的学习之旅。
四年的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毕业后,我们四人一同回到了沈阳电力学校,并被分配到了同一个教研室工作。热工自动化专业共有七八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有的是主干课,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有的则是非主干课,相对来说重要性稍逊一筹。此外,这些课程在教学难度上也有所差异,有的课好讲,有的课则颇具挑战性。
经过一番商讨和权衡,最终的课程分配结果如下:《自动调节原理》这门课程被分给了关老师;《热工测量仪表》则由于老师负责讲授;《热工调节系统》的教学任务落到了常老师肩上;而我,则负责教授《热工调节仪表》这门课程。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我所教授的这门课程外,其他三门课都是主干课,相比之下,我的课程属于非主干课。《热工调节仪表》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图多,而且这些图大多都是仪表的原理电路图。每次上课前,我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绘制这些挂图,以确保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也能清晰地看到。不仅如此,为了让挂图更易于展示和理解,我还得将一张大图分成几张小图来画,这无疑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门看似枯燥的课程竟然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热工调节仪表》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新的仪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人眼花缭乱。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微处理器,仪表的核心部件一直在不断演进。为了跟上这一高科技发展的步伐,我不得不持续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最新的成果融入到校内教材的编写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先后编写并出版了三本校内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全面、更前沿的知识,也让我在教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电力部统编教材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召开了。这次会议意义非凡,因为有五门重要课程被列为电力部统编教材,它们分别是《自动调节原理》、《热工测量仪表》、《热工调节系统》、《热工调节仪表》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