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驾崩的消息,如同一声沉重的丧钟,瞬间传遍了京畿大地。
这位在位近五十年的帝王,早已成为帝国一个时代的象征。
他的离去,不仅带走了紫禁城最后的余晖,更在瞬间抽空了京师的某种秩序感。
整个京城陷入到了躁动不安的氛围中。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楼酒肆充斥着各种流言。
官员们行色匆匆,勋贵府邸门庭若市。
暗流在表面的哀戚下汹涌澎湃,万历皇帝死亡所留下的权力真空,让所有嗅觉敏锐的人都绷紧了神经。
就在这风起云涌之际,太子朱常洛并未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
他深知,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生出无穷变数。
此刻,他正端坐在御书房内,那张象征最高权力的龙椅虽尚未正式属于他,但他已然端坐其上。
他的脸色因巨大的压力显得有些苍白,眼神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侍立在他左右的是司礼监大太监崔文升和心腹太监王安。
下首,则站着几位内阁阁老和朝中手握实权的重臣。
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阁臣韩爌。
御书房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朱常洛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刘一燝身上,这位与自己关系较为亲近的阁老。
他微微颔首,眼神中传递着明确的信号。
“诸位,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一燝心领神会,深吸一口气,放下茶盏,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先帝龙驭上宾,举国哀恸。”
“然,神器不可久虚。”
“太子殿下乃先帝嫡长子,仁孝纯良,深孚众望,当此国丧之时,正宜早定大位,以安社稷,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臣请殿下即日登基,主持大统!”
他声音洪亮,率先打响了拥立朱常洛登基的第一枪。
然而,他话音刚落,阁臣韩爌便皱紧了眉头。
他素以清流自居,性格刚直,此刻迎着朱常洛的目光,竟也毫不退缩,沉声道:“刘阁老此言差矣!”
“御前所见,先帝弥留之际,手指分明指向太孙殿下,金口玉言让太孙登基!”
“此乃在场诸公亲见,史官亲录!”
“此等情形,岂能视而不见?”
“太子殿下此时登基,岂非有违先帝遗命?”
他话语虽未点明篡位二字,但那质疑的意味已如尖刀般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