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将一块木板放在两辆山地自行车之间,赵铁匠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只要把两辆车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囬”字形的稳定结构。
骑乘者不需要专门训练如何驾驶山地自行车,只需要控制大概的方向,然后使劲蹬车就行了。
而两辆自行车中间的车厢,可以放置清水、粮食、弹药,或者放置一门碗口铳或者虎蹲炮。
如此一来,士兵们不但能够又快又省力地行军,而且能够携带大量的辎重。
赵铁匠是个古代技术狂,他蹲在山地自行车旁边爱不释手。
要不是王策拦着,他就要不顾伤势地试着骑行了。
王策和赵铁匠让人把山地自行车推走,赵铁匠才算是安静下来。
两人商议片刻,确定了车厢的构造图。
车厢采用悬挂式的结构,不但能装大量的辎重,而且不影响两辆山地车的行驶。
第二天,赵铁匠便制作出了悬挂式的车厢。
王策找了两个完全不会骑行的战士,让他们试着操纵那辆联体山地车。
一开始两个战士有点生疏,但很快就学会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不过为了后续的骑行方便,赵铁匠建议拆掉一个龙头,由左边的骑手专门负责方向就行了。
其次就是联体山地车的载重问题。
一辆山地车的载重能够达到两百斤以上。
两辆山地车四轮合体,载重量五百斤的时候,依然能够比较灵活的行驶。
但载重到了六百斤的时候,骑手的体力消耗比较大,而且遇到上坡之类的地形,就更加费力了。
王策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载重五百斤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状态。”
周围的人都傻了。
五百斤?
两个战士骑着车,就能携带五百斤的辎重。
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这两个战士不但能够轻松携带着兵器、火枪、铠甲,还能携带三个月的粮食,轻轻松松的一天奔袭八十里。
如果是一支这样的车队,便能忽然出现在敌人的背后,让敌人腹背受敌。
不过王策实际上只有四百辆山地自行车,组合之后,能形成两百辆联体山地车。
一个联体山地车能坐四个战士,如果有需要,悬挂式的车厢里面还能做三个人。
总之,有了这些车子,能够让一支千人的队伍携带大量辎重,实现日行百里的快速突袭。
王策找了一些人给赵铁匠帮忙,让他尽快把车辆全都制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