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的春风,挟带着太平洋的湿润与永暑礁“龙睛”的余威,化作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席卷了这颗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曾经被西方品牌垄断的货架、被欧美设计充斥的橱窗、被美元结算统治的贸易网络,正被一股鲜艳而强横的“龙国红”迅速浸染、覆盖。
欧洲,泰晤士河入海口,伦敦港。
巨大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臂,发出沉闷的轰鸣,将一个个标准集装箱从深吃水的龙国巨轮“东方明珠”号上稳稳吊起,卸落在繁忙的码头上。集装箱侧壁上,硕大的汉字标识在伦敦阴郁的天空下异常醒目:“飞鸽自行车”、“永久牌缝纫机”、“凤凰牌毛线”。
码头上,原本充斥着伦敦腔俚语和粗鲁吆喝声的空气,被一种奇异的旋律打破。几个穿着工装裤、戴着劳保手套的码头工人,一边用撬棍麻利地开箱,一边竟不成调地哼着一支陌生的东方小曲: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曲调生涩,却带着一种新奇的韵律感。一个年轻工人从刚打开的集装箱里抽出一辆崭新的“飞鸽”二八大杠,锃亮的车把和结实的三角架在灰蒙蒙的码头背景下闪着光。他跨上去,试着蹬了两圈,链条发出轻快的“咔哒”声,引来同伴们一阵哄笑和好奇的围观。
“嘿,乔尼,感觉怎么样?”
“棒极了!伙计!比我家那辆老‘三枪’轻快多了!还便宜!” 叫乔尼的工人兴奋地按着车铃,清脆的铃声在码头回荡,“下班我就骑它回家!”
不远处,一个穿着西装、腋下夹着公文包的港口管理人员,皱眉看着这“不务正业”的一幕,想呵斥几句。但当他目光扫过泊位上那几艘挂满龙睛金穗旗、正在源源不断卸下更多印着方块字货物的巨轮,再看看泰晤士河上因马六甲“黄金税”而显得稀疏了不少的其他国家船只,最终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紧了紧领带,匆匆走向堆满龙国进口报表的办公室。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这条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大街,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色彩革命”。那些曾经高傲地展示着“DIOR”、“CHANEL”、“LV”法文花体字的奢华橱窗,此刻,竟有不少悄然换上了风格迥异的东方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