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和苏白薇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正是他们担心的——即使通过系统获得先进设备,国内的基础工业水平也无法支撑其维护和复制。
"十点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林阳拍拍李卫国的肩膀,"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工业提升计划。"
西山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二十几位来自各部委的负责人和专家已经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林阳坐在秦老身边,默默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要点。
"当务之急是解决军工生产的瓶颈!"国防科委的周主任拍着桌子,"有了这批机床部件,我们的某型导弹可以提前三年定型!"
"不行!"计委的马副主任立即反对,"应该优先发展民用工业。老百姓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都供不应求,轻工业产品能换外汇!"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一机部的王部长试图调和,"但问题是,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太薄弱。就算小林同志能换来先进设备,我们的工人不会操作,工厂没有配套能力,原材料达不到标准..."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阳。
秦老敲了敲桌子:"小林,说说你的想法。"
林阳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全国工业分布图前:"各位领导,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同时推进。"
他拿起教鞭,指向地图:"第一,基础工业。钢铁、化工、电力,这些是工业的根基。我们需要通过交易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比如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大型合成氨设备。"
教鞭移到沿海地区:"第二,装备制造业。机床、发动机、轴承,这些是工业的'工作母机',昨天交易的机床部件只是一个开始。"
最后,教鞭划过几个重点城市:"第三,人才培养。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和维护。我建议立即选拔优秀工人和技术员,组建'突击学习班'。"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同声。秦老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好。我提议成立'星火计划'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小林同志任总顾问,负责统筹交易事宜。"
"我有个问题。"一直沉默的苏白薇突然开口,"每次交易都会消耗林阳的精神力。昨天他昏迷了十八个小时。如果频繁交易..."
她的话让热烈的气氛骤然冷却。所有人都看向林阳苍白的脸色。
"这是个实际问题。"秦老沉思片刻,"我建议,每周最多进行三次交易,每次间隔至少24小时,并且必须有医疗团队全程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