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英烈传奇 > 第360章 长宁十三年秋,渤海堂前育新苗

第360章 长宁十三年秋,渤海堂前育新苗(1 / 2)

严惩陈宁、钱起的余威尚未散去,渤海的秋意已悄然浓重。秦王府的书房里,烛火彻夜通明,龙天策正对着一叠厚厚的卷宗,逐一审阅。卷宗里,是各地推荐上来的年轻人才名单——这是他在严惩酷吏之后,推动吏治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大唐的州县,选拔一批真正能为百姓做事的“新血”。

不拘一格:沙场之外觅良才

这场选拔,打破了以往科举取士的单一模式,也摒弃了“唯出身论”的陈腐观念。龙天策下令,凡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无论出身寒门还是小吏之家,只要有“实干之绩、敢为之勇、能为之才”,且“清廉正直”,均可由地方官或乡绅推荐,再由他委派的亲信实地考察,最终由他亲自审定。

消息传开,各地震动。

有人疑虑:老王爷这是要干什么?放着世家子弟不用,偏要提拔这些“无名之辈”?

也有人振奋:这是寒门学子的机会!是实干者的春天!

考察的过程,严苛得近乎“不近人情”。龙天策的亲信们,不看推荐信上的溢美之词,只看实实在在的“事”:

——在乡野教书十年,让全村孩童都能识字的穷秀才,算“实干”;

——在县城作坊里,改良织布机,让效率提高三成的工匠,算“能为”;

——在灾年,敢违抗上司的乱命,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小吏,算“敢为”;

——家里一贫如洗,却拒收百姓一粒米、一文钱的驿丞,算“清廉”。

三个月后,一份最终的名单摆在了龙天策面前,一共二十八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夫之子,有工匠之徒,有落魄书生,有县衙小吏,唯一的共同点,是眼中都闪烁着对“做事”的渴望,而非对“做官”的迷恋。

龙天策看着名单上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紧锁了数月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许。他拿起朱笔,在名单末尾,重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渤海堂前:四字箴言重千钧

长宁十三年秋分这天,渤海秦王府的正堂,再次热闹起来。但与审理陈宁、钱起时的肃杀不同,今日的堂内,弥漫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最新小说: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