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皇太后杨氏正在长乐宫抄写佛经,听闻明弈去世,秦珪一路哭着回来,手中的狼毫笔“啪”地掉在纸上,晕开一大片墨渍。她想起明弈在太宗朝直言进谏的模样,想起他在自己面前为秦珪安危奔走的恳切,想起那位老人虽性情刚烈,却始终以百姓为重的操守,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明老夫子……怎么就这么走了……” 杨氏捂着胸口,身体微微颤抖。她虽久居后宫,却深知明弈是大唐的柱石,是秦珪最该倚重的贤臣。如今柱石崩塌,怎能不让人痛心?
费太后在永宁宫听闻消息,亦是悲从中来。她与明弈虽无深交,却敬佩他的风骨。尤其是在替身乱政时,明弈不顾年迈,两度闯宫劝谏,那份勇气与忠诚,让她自愧不如。她想起父亲费无极的跋扈,再对比明弈的清廉,心中五味杂陈,泪水潸然而下。
两位太后不约而同地来到太极殿外,恰逢秦珪哭着从马车上下来。看到儿子(名义上的儿子,对费太后而言是外甥)悲痛欲绝的模样,杨氏再也忍不住,快步上前抱住秦珪:“皇儿,莫要太伤心,明老夫子一生磊落,定会安息的。”
费太后站在一旁,泪水无声滑落,哽咽道:“陛下,明老大人是国之栋梁,他的功绩,天下人都看在眼里。”
秦珪扑在杨氏怀里,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放声大哭:“母后,您去看看……去看看老夫子住的地方……那哪里是宰相府?就是一间茅庐!他吃的是稀粥咸菜……儿臣对不起他啊!没能让他安享晚年,没能让他看到费无极伏法……”
杨氏轻轻拍着他的背,自己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不怪你,皇儿,是老夫子品性高洁,不愿贪图富贵。他若在天有灵,定会体谅陛下的。”
两宫太后陪着秦珪在殿外站了许久,直到他哭声渐歇,才劝他进殿歇息。宫人们远远看着,无不落泪——连太后都如此悲痛,可见明老大人在朝野心中的分量。
圣主亲撰:铭碑追谥慰英灵
回到太极殿,秦珪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坐在御案前。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红肿的眼睛上,却驱不散心中的悲恸。他铺开宣纸,提起笔,想写些什么,却久久落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