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龙天策沉声道,“您失踪的这些日子,究竟发生了何事?是谁绑架了您?”
“秦珪”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避开龙天策的目光,含糊道:“朕……朕记不清了,当时被打晕了,醒来就在山神庙里。许是……许是些不开眼的盗匪吧。”
这番话,更是让龙天策心中警铃大作。秦珪虽仁厚,却绝非懦弱之辈,若是遇袭,定会追问到底,绝不会如此轻描淡写,还“记不清了”。
就在此时,费无极带着一群官员匆匆赶来,见到“秦珪”,立刻老泪纵横地跪下:“陛下!您可算回来了!老臣等得好苦啊!苍天庇佑,陛下平安无事!” 他的表演声情并茂,引来不少官员附和。
“秦珪”看到费无极,眼中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点了点头:“外祖父辛苦了,朕没事,都起来吧。”
费无极起身,不着痕迹地挡在“秦珪”身前,对龙天策道:“陛下刚回来,身体虚弱,有什么事,改日再议吧。还是先让陛下回宫歇息要紧。”
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内侍扶“秦珪”回宫,动作看似恭敬,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朝堂暗流:真假之间的博弈
“秦珪”回宫后,太医被召去诊脉,回报说“陛下受了惊吓,体虚气弱,需静养调理”。费无极趁机以“陛下需要静养”为由,建议暂时由他和几位“老臣”协助处理政务,美其名曰“为陛下分忧”。
圣母皇太后杨氏虽心有疑虑,却因“秦珪”平安归来而稍稍松了口气,加上费无极以“稳定大局”为由劝说,便暂时默认了。
然而,朝堂之上的暗流,却因这位“皇帝”的归来,变得更加汹涌。
第一次朝会,“秦珪”坐在御座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官员奏事。当有官员提到要彻查绑架案时,“秦珪”只是淡淡道:“此事既然已了,便不必再查了,免得劳民伤财。”
当龙天策奏请继续推广渤海的新粮种时,“秦珪”竟皱起眉头,看向费无极,仿佛在寻求指示。费无极立刻出列,反对道:“新粮种尚未在全国试种成功,贸然推广,恐生变数,不如暂缓。” “秦珪”便立刻点头:“外祖父说的是,暂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