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桐忽然从斜对角的桌子凑过来,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传单:“看!‘光合作用书房’长春店要闭店了,他们愿意把库存的港台文学书全捐给我们做奖品。”传单上的“闭店清仓”四个字被荧光笔圈了又圈,背面印着2007年最流行的歌词。林阳注意到她手腕上的红绳换成了就业促进会的蓝色徽章,徽章边缘还别着枚小小的U盘形状别针。
窗外忽然飘起细雪,2007年的初雪落在食堂的玻璃上,融化成蜿蜒的水痕。林阳想起昨晚在BBS“长师星空”看到的帖子,有学长说本地出版社开始缩减招聘,回帖里满是“求内推”的留言,其中条用智能ABC输入法写的“加油”,字母排列错得像道密码。
星图里的针脚
傍晚的实训课上,林阳对着显微镜观察《永乐大典》残页的水痕。老式光学显微镜的目镜上缠着黑胶带,遮光罩边缘还留着前任使用者刻的“2005届李华”。当40倍物镜对准水痕时,他忽然屏住呼吸——那些星芒状的纹路里,竟嵌着极细的金属丝,在灯光下闪着银蓝色的微光。
“这不是自然老化,”苏郁晴递过放大镜,镜片上有道不易察觉的裂痕,“像是有人故意用胶状物固定了金属丝。”她的指甲缝里还留着昨天修复古籍时沾的浆糊,此刻正指着显微镜下的某个光点,“你看这个节点,像不像北斗七星的排列?”
林阳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大一时听老教授讲过,明朝有位藏书家喜欢在珍本里藏“星图密码”,用金属丝在书页夹层拼出星座,作为辨别真伪的标记。他翻开实训课的《古籍修复档案》,在1952年的移交记录里找到一行小字:《永乐大典》卷,内藏嘉靖年间铜丝星图,修复时需注意夹层。
“我们得做无损检测,”林阳关掉显微镜的钨丝灯,老式开关发出“咔哒”声响,“计算机系有没有能拍书页夹层的设备?”苏郁晴眼睛一亮,从包里掏出个数码相机——索尼Cyber-shot W150,2007年上市的720万像素机型,镜头盖还系着学校吉祥物的挂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