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转眼间十年过去。福康安府中的梧桐树愈发枝繁叶茂,树下时常能见到柳红带着孩子们练武的身影。长子福承武十岁生辰那日,竟有模有样地摆开架势,学母亲当年的模样耍了一套利落的刀法,逗得宾客们纷纷叫好。
柳红倚在回廊上,看着远处策马归来的福康安。他虽褪去了少年时的英气,眉眼间却沉淀出岁月的沉稳。边疆战事平息后,乾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特许他留京任职,兼领太仆寺少卿,得以日日与家人相伴。
"又在看孩子们练武?"福康安走到她身边,将一包糖炒栗子塞进她手里,"西市新开的铺子,味道竟比当年茶楼的还香。"柳红剥开一颗,甜香在口中散开,恍惚间回到了初遇时的京城街头。那时的他们,又怎会想到今日的岁月静好?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免不了波澜。一日,宫中突然传来消息,令妃娘娘病重。柳红带着精心熬制的汤药入宫探望,却在钟粹宫门口撞见神色匆匆的永琪。"柳红,你来得正好。"永琪面色凝重,"有人在令妃娘娘的药里动手脚,皇上震怒,已下令彻查。"
柳红心中一紧。当年若不是令妃相助,她与福康安只怕早已命丧黄泉。走进寝殿,看到病榻上憔悴的令妃,她眼眶发酸:"娘娘,您一定要撑住。"令妃虚弱地握住她的手:"柳红,我怕是......护不住你们了......"
回宫路上,柳红反复思索。这些年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太子虽倒,但朝中党羽未除,难保不会有人将矛头指向福康安。她握紧缰绳,心中已有了主意。
当夜,柳红将福康安书房的暗格打开,取出尘封已久的密信与账本备份。"红儿,你这是......"福康安看着她将文件仔细收好,欲言又止。柳红转身抱住他:"当年我们能化险为夷,靠的不是运气。如今局势不明,总要留条后路。"
果然,三日后,福康安被御史弹劾"结党营私"。朝堂上,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字字句句直指他手握军权,意图不轨。乾隆皇帝虽不信,但为平众议,还是将福康安暂押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