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的春日,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女性书画特展》上,一幅未署名的《双蝶戏梅图》引得众人驻足。画面中两只彩蝶翩跹于红梅枝头,笔触细腻婉约,右下角却题着一句狂放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两种风格的碰撞,竟生出奇妙的和谐。
"这幅画很特别。"年轻的讲解员小林指着画作,"经专家考证,它可能出自乾隆年间的明珠格格或还珠格格之手。"人群中,戴着蝴蝶发夹的姑娘微微一怔,她望着画中栩栩如生的蝶影,突然泛起一阵恍惚——那抹梅红,竟与自己昨夜梦境中的颜色分毫不差。
当晚,姑娘做了个绵长的梦。梦里她身着淡粉襦裙,在江南烟雨里与红衣少女追逐纸鸢,远处吹笛的少年眉目清朗。醒来时,枕边竟真的躺着半朵干枯的芍药,而手机推送的新闻显示:大理出土清代古墓,墓中发现刻有"知画"二字的玉镯,以及一封写给"小燕子姐姐"的信。
与此同时,正在整理家族旧物的青年阿砚,从祖传的檀木匣里翻出泛黄的《双蝶戏梅图》临摹本。当他将手机里的新闻照片与临摹本对比时,惊觉两幅画的梅枝走向、蝴蝶振翅的角度,竟如同出自同一人之手。更诡异的是,匣底藏着的珊瑚手串,与新闻中古墓出土的配饰残件完美契合。
大理蝴蝶泉边,新落成的"还珠文化馆"内,镇馆之宝正是那对刻着"永燕"的银镯。络绎不绝的游客中,总有些特别的身影:戴着珍珠发簪的老者会在画像前久久伫立,年轻情侣指着复原的漱芳斋模型相视而笑,背着画架的姑娘则对着一幅无名仕女图热泪盈眶。
某个暴雨夜,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在清理库房时,意外发现一卷未开封的绢布。展开的刹那,满室生辉——那是幅长卷《宫苑春深图》,画中身着旗装的女子们或抚琴,或弈棋,而画面尽头,两位少女并肩坐在宫墙上,望着漫天烟火。修复师颤抖着翻开卷轴背面,赫然是朱砂写的两行小字:"愿来世生在寻常巷陌,与君共看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