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复藏南的命令下达,已然过去两个月之久,对外那掷地有声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已宣示一月有余。
然而,战争的态势依旧徘徊在相互试探的阶段,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宁静,每一丝动静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藏南战事,犹如一团错综复杂的乱麻,而那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迷雾,无疑是其中最为棘手的难题。
这迷雾,由一种微米级的虫子构成,它们微小得近乎无形,却宛如隐藏在黑暗中的鬼魅,给战事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并非无法将这些微米虫消灭,只需一通火箭弹迅猛发射,那爆炸产生的高温足以瞬间将它们炸得灰飞烟灭,让它们在炽热的烈焰中化为虚无。
但令人投鼠忌器的关键在于,迷雾之中还生活着80万华夏族裔。这80万同胞,是华夏军队无论如何都要守护的底线,使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每一次军事行动的策划,都如同在钢丝上舞蹈,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给同胞带来灭顶之灾。
在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暗藏危机的日子里,阳光无力地洒在藏南那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大地上。
李疏雨,这位肩负重任的指挥官,带领着刚刚完成高强度训练的机甲团,毅然踏上了第一次深入探寻的征程。
他们的脚步,缓缓穿过荒芜废弃的稻田,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已被战争的阴霾笼罩,杂草丛生,一片死寂。
那些无人打理的稻穗,在风中无力地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荣与如今的凄凉。路过的小镇与村庄,宛如一座座被遗弃的鬼城,空无一人。
残垣断壁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苦难,墙壁上的弹孔如同历史的伤疤,触目惊心。他们逐渐深入到实际控制线之外40公里的区域,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仿佛踏入了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
此次行动,充分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配备了两个重装合成团作为坚实的后盾。
这两个团在距离他们不足10公里的地方严阵以待,宛如忠诚的卫士,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为前方的机甲团提供有力的支援。
三个团成品字形稳步挺进,李疏雨所在的机甲团如同一把锋利的箭头,一马当先突在最前方。
与此同时,空军的一个武装直升机中队和远程火箭炮部队也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武装直升机整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如同蓄势待发的雄鹰,旋翼微微转动,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在向敌人示威。
远程火箭炮则如同一头头沉睡的巨兽,炮管直指苍穹,随时准备发出怒吼,给予敌人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