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凿井】——
伊犁城中原本没有水井,居民都到河里打水。有一位佐领说:“戈壁上全是流沙,没有水,所以草木无法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树根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呢?”于是他命人拔掉老树,在树根下方挖井,果然都找到了泉水,只是打水时需要用长绳子才行。由此可知,古代称雍州土地厚实、水源深厚,确实是正确无误的。
徐蒸远舍人曾参与挖井这件事,他曾对我讲起,这位佐领可以说是善于探究事物原理。徐蒸远能说出佐领的名字,可惜我忘记了。后来乌鲁木齐修建城池时,借鉴伊犁缺水的教训,特意选择靠近河流的地方,以便获取水源。我为此地写过杂诗,其中有一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处用,随心引取到花畦。”这句诗就是记录乌鲁木齐城内水源的实际情况。不过,每当积雪融化、河水上涨的时候,南门就会因水患无法打开。
此外,北山的支脉靠近城上的了望楼,登上山顶关帝祠的戏楼,城中的一切细微之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又写了一首诗:“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处,绿氍毹上看棋枰。”描绘了从高处俯瞰城池的景象。
巴彦弼公镇守此地时,参将海起云建议:“在山脚下坚固地修筑一座小城堡,与主城形成相互呼应、互为支援的态势。”巴公说:“你只擅长在野外作战,不懂用兵之道。北山虽然能俯瞰城中,但如果敌人在这里扎营,我们可以修筑炮台向上攻击。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烧,这样攻击既方便又有利,而且距离近,瞄准也不难。敌人就算人数众多,也无法在此大量驻扎。如果在山上修筑小城堡,驻扎的士兵多了,地方狭窄容纳不下;士兵少了,力量薄弱难以防守。一旦被敌人占领,反而成了敌人的据点。”将领们听后,无不点头叹服,对巴公的见解深感佩服。我便把伊犁凿井的事记录下来,并将这些内容一并附在后面。
【泉甘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