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启青浮】——
清时,我奉命督学福建,初至官署,便见一座名为“笔捧”的楼宇。此楼因左右各倚一浮图(佛塔),远远望去,恰似双掌捧笔,故而得名。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敞亮,我便将此处设为日常起居、批阅文牍之所;上层却别有一番景象——复壁曲折如迷宫,回廊交错似蛛网,即便白昼入内,也需摸索前行,若非正午日头高悬,几乎难辨一物,处处透着阴森与神秘。
据说,这笔捧楼上层长久以来被山魈盘踞。虽从未亲眼目睹古籍中记载的“独足反踵”之怪状,但每至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楼内便会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有时是细碎的脚步声,似有人在曲折的回廊间穿梭;有时是低沉的呜咽,像极了某种未知生灵的叹息;更有甚者,夜半传来器物碰撞之声,在空旷的楼阁中回荡,令人毛骨悚然。仆役们皆心惊胆战,夜间无人敢靠近此地,即便白日,也尽量绕道而行。
一日午后,我独坐案前,偶然翻到杜甫“山精白日藏”的诗句,心中豁然开朗。细细思索,鬼魅向来喜阴恶阳,偏爱隐匿于幽暗角落。这笔捧楼上层曲房深幽,光线昏暗,恰似为山魈量身打造的巢穴。念及此,我当即决定改造此楼,打破这阴森的格局。
一声令下,工匠们纷纷动手。先是拆除了所有迂回的夹墙,打通了阻隔光线的屏障;而后将四面墙壁尽皆改造成明窗,窗扇宽大,棂格精巧。改造完毕后,推开窗扉,福州城的于山、乌山、屏山尽收眼底。远处青山如黛,云雾缭绕,山色苍翠欲滴,仿佛触手可及。我欣然提笔,为楼宇更名“浮青阁”,又撰一联:“地回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将匾额与对联悬于楼前,为这处景致更添几分雅韵。
自浮青阁焕然一新后,楼内的怪声渐渐绝迹。后来听闻,那些山魈已迁至官署东南隅的会经堂。那处厅堂荒废已久,梁柱斑驳,墙皮剥落,杂草丛生,倒也适合它们栖身。既然它们不再出来扰人,我亦不再深究。世间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只要相安无事,又何必赶尽杀绝?留一线余地,既是容人,亦是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