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沉沉,田白岩家中烛火摇曳,青烟袅袅。八仙桌上摆满供品,众人屏息凝神,虔诚地焚香拜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神秘的气息。卧虎山人即将降乩,据说此仙能知过去未来,答疑解惑,引得众人翘首以盼。
人群中,一个身着青衫的狂生却格格不入。他斜倚在雕花几案旁,单手撑着头,嘴角挂着不屑的笑意,眼中满是轻蔑。"不过是江湖游士耍的把戏罢了,"他嗤笑着,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刺耳,"若真有神仙,怎会日日听凭凡人呼唤?这等骗人的勾当,我一眼便能看穿!"狂生的话如冷水泼入沸油,众人纷纷侧目,既惊于他的大胆,又担心触怒神灵,场面一时陷入尴尬。
就在这时,乩笔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在沙盘上飞速游走,字迹凌厉如飞。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首诗:"鶗鴃惊秋不住啼,章台回首柳萋萋。花开有约肠空断,云散无踪梦亦迷。小立偷弹金屈戍,半酣笑劝玉东西。琵琶还似当年否,为问浔阳估客妻。"狂生盯着诗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原来,这正是他几日前偷偷写给旧妓的情诗,那女子早已从良嫁人,而这首诗他从未示人,也未曾留存底稿,如今却被乩仙一字不差地写了出来,这等神通,如何能不让他心惊胆战!
正当众人惊愕不已时,乩笔再次动了起来,写下一段判词:"此笺幸未达,达则又作步非烟矣。此妇既已从良,即是窥人闺阁。香山居士偶作寓言,君乃见诸实事耶?大凡风流佳话,多是地狱根苗。昨见冥官录籍,故吾得记之。业海洪波,回头是岸,山人饶舌,实具苦心,先生勿讶多言也。"判词字字如重锤,敲在狂生心头。步非烟因私情送命的故事他岂会不知,如今自己险些重蹈覆辙,若那封信真的送到,后果不堪设想。想到此处,狂生只觉后背发凉,浑身颤抖。
此后,狂生如失魂落魄一般,鹄立在案旁,面无血色,眼神呆滞。一年多后,他便郁郁而终。在我所见的扶乩之事中,唯有这位卧虎山人与众不同。其他乩仙多是谈论吉凶祸福,而他却独爱规劝世人改过自新,言语间透着一股浩然正气。不禁让人猜测,他莫不是那正直耿介的灵鬼化身?
我的先父姚安公一生最厌恶那些没有根据的祭祀活动,对装神弄鬼之事更是深恶痛绝。然而,每当提起这位卧虎山人,他却会肃然起敬,郑重地拱手长揖,感叹道:"如此刚正严明,即便是鬼,也值得敬重!" 这番话,足见这位乩仙的与众不同,也让人对他的身份和来历充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