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的某个仲夏夜,扬子江畔薄雾氤氲。庄书石先生的乌篷船静静系在码头,舱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伏案读书的少年庄本淳。更鼓过三,少年揉着酸涩的双眼起身透气,不料木阶湿滑,脚下一崴,整个人坠入漆黑江水中。
刺骨江水瞬间灌入口鼻,庄本淳奋力挣扎,意识却渐渐模糊。朦胧间,他似听见江面传来低语:"可救起福建学院,此有关系,勿草草。"冰冷的江水突然变得轻柔,托着他的身体漂向船尾,直到衣角挂住舵尾铁钉。剧烈的晃动惊醒了船家,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拽上船时,少年浑身湿透,眼中却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二十年后,庄本淳果真获任福建学政。离京那日,他在饯行宴上对纪晓岚说起这段往事,望着杯中游移的月影,长叹道:"当年救我者言及'福建学院',如今赴任,怕是凶多吉少。"纪晓岚笑着举起酒杯:"《中庸》有云'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兄台只管勤勉任事便是。"
然而一语成谶。庄本淳到任未满半载,便因操劳过度卒于官署。消息传回京城,同僚们扼腕叹息,不禁又想起他生前那段奇遇。
而庄本淳的兄长庄方耕,早在雍正年间便经历过生死一线。那年京城突发地震,正在书房批注典籍的庄方耕被剧烈晃动掀翻在地,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坍塌的砖墙掩埋。当众人扒开废墟时,却惊讶地发现,两面倒塌的砖墙竟相互支撑,在断壁残垣间架起一个狭窄的"人"字形空间。被困其中的庄方耕靠着墙缝透入的微光,熬过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
多年后,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这两件事。每当夜读至此,望着窗外高悬的明月,他总会想起庄氏兄弟的故事。江水中的神秘指引,地震时的奇异庇护,究竟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人力难测的巧合?或许正如古人所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每个人的命运,早在岁月长河中织就了独特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