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顺在山里转悠了几天,收获还是可以的,最起码野鸡逮到十几只,另外他的老式榨油机也制作成了,三亩油茶树收获了120斤茶油。
至于野猪毛都没看见,毕竟那玩意可遇不可求。生产队倒是去了几个,这大山里你走个二十几公里都会遇到个小村庄,李友顺在附近混了个眼熟。
抬手看了看表,该回去报到了,把任务一交争取转正。
一路小心翼翼下了山,这可把他累的够呛,一屁股全是泥,再小心有的地方也是滑下来的,真应了那句古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来到土路上他把水桶,用粗木棍串起挂在自行车后轮两边,用藤条绑住然后盖上他做的简易盖子,慢慢推着住前走。这是他准备装茶油的,先拿桶来掩饰,到地方再放油。
现在的自行车质量没的说,拖个几百斤货物跟玩似的,他一边推一也想该交什么上去。猪就算了,他也没剩几头了还要留种,鱼倒是可以空间多的是,可没东西装,这天气送过去死了都要臭。
烦啊!有东西不好送,最后李友顺还是选择了十只巴茅老鼠,这玩意不打眼,而且还是肉。
来到公路上李友顺就开始骑行,一路颠簸最难受的就屁股,颠的生疼。
一路骑行他己汗流浃背,拐进公安局直奔家属院,见旁边彭大娘家关着门,他趁机在大水缸里放了几十条三斤左右的鱼。
然后又从家里取了两水桶绑在车杠上,再假模假样的,从水缸里抓了二十来条鱼放在水桶里倒上水,另外两个装满油,推着在去找彭科长。
“咚咚”,李友顺敲了敲开着的门,“彭叔”。
彭科长一抬头,见是李友顺,好家伙这小子一下乡就是四五天。不错,是个做事的人。
“坐、这次下乡收到了什么”,其实彭科长对李友顺下乡没抱多大希望,附近几十公里生产队都被各大单位采购翻烂了,他看好的是李友顺打猎的本事。
李友顺递上一支烟嬉皮笑脸道:“彭叔这次能不能给批点布票,糖票、烟酒票,另外给点粮票”。
彭科长一听来了精神,这小子敢要这些绝对收到好东西了,连忙问道:“小子别打马虎眼,是不是又弄到野猪了”。
“叔你想啥好事,单位给啥价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能弄倒野猪不会送黑市啊!”李友顺没说弄到啥,他准备吊吊老彭胃口。
看着李友顺的表情,彭科长就知道,李友顺绝对有好东西,他也不多说打开抽屉,把里面的票据一股脑拿了出来,“你自己看着挑,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