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并非在说话,而是在相互定义。”谢观南回应道,“虚无在问:‘有’为何存在?光明在答:‘有’因‘无’而显。光明在问:‘无’是何物?虚无在答:‘无’是‘有’的背景。”
这是宇宙最原始、最根本的概念之间的对话。在旧的宇宙,这种对话是冲突,是吞噬与抵抗。但在谢观南的永恒之域中,这种对话成为了相互的丰富和深化。
堕落天羽从永恒之域的边界区域飞来,他的黑色羽翼在概念共振的光芒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他能够感知到“边界”和“非边界”,能够游走于存在与虚无之间。这种概念共振,对他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形态”的体验。
“这种感觉……很奇妙。”堕落天羽用意念说道,“它们没有打架,但感觉比打架的时候……更‘真实’?它们在让彼此变得更像自己?”
“没错。”谢观南认可了堕落天羽的感知,“它们在相互映照中,剥离了曾经被扭曲的部分,回归了概念的本质,并在相互定义中,使得自身概念更加圆满。”
这便是包容的更深层次意义。并非简单地将不同概念塞进一个容器,而是让它们在容器中,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概念平衡和圆满。
然而,这种概念的交响,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当虚无与光明在概念上相互映照时,它们所激发的概念涟漪,虽然不再是混乱的,但却在永恒之域的其他概念中引起了微弱的“响应”。
比如,当虚无基石强调“无”作为背景时,永恒之域中代表“生命”的概念,会更加突显其“存在”的珍贵性;当光明概念区域强调“有”的显化时,代表“死亡”的概念,会更加突显其“终结”的必然性。
这并非问题,而是永恒之域内部概念体系在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调整”和“相互适应”。但这种调整和适应,需要一个“引导者”。
谢观南知道,这就是他作为永恒之主的职责所在。他不仅仅是包容者,更是概念的“调和者”和“交响乐指挥家”。他不能强行干预,但他需要理解这种概念共振的韵律,并以自身的意识,引导永恒之域中的其他概念,与这种韵律和谐共鸣。
他将意识沉入永恒之域更广阔的区域,感知着生命、死亡、法则、物质、能量等无数概念的回响。他发现,这些概念的回响,有的与虚无-光明共振和谐,有的则显得有些“失调”。这种失调,并非错误,而是这些概念尚未完全理解自身在全新的、包容一切的永恒体系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