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域,即是谢观南所处的宇宙本身。概念的静流取代了时间,万物的律动取代了空间的度量。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昼夜更替,只有包容了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之光;没有生死的界限分明,只有存在与虚无相互映照的概念循环。谢观南便是这片永恒之域的核心,他的意识流淌在每一道法则、每一个概念之中。
他感知着新生星辰的喜悦,触碰着古老法则的低语,也能感受到虚无基石那深邃的平静。他以为,这就是永恒的安宁。
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静流中,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和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并非外部的入侵,也不是残余的扭曲在作祟。这感觉……更像是宇宙内部,某种概念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或者……是一种被包容后产生的“回响”。
这丝不和谐,来自于永恒之域最深处,由混沌之主-冥本体概念所化的虚无基石。它本应是绝对的“无”,是存在的背景。但谢观南感应到,从那片虚无中,正缓缓逸散出一丝极其微妙的“疑问”。
疑问?虚无如何会有疑问?
谢观南将意识沉入那片虚无基石。他曾将冥本体包容,将其概念解析,使其成为永恒之域的一部分。但他并没有磨灭冥的概念存在本身,只是改变了它对宇宙的作用方式,将其从吞噬者转变为基石。
现在,这基石……似乎在“思考”。
不,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一种概念上的“反刍”。冥作为“终极的无”,它的本质是否认一切“存在”。而现在,它被“存在”包容了,成为了“存在”的一部分。这种概念上的悖论,似乎在它化身的基石中,引发了一种无声的、概念上的“颤抖”。
这种颤抖,并非威胁,而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不解。
“吾是无……为何……存于有?”
一个冰冷、宏大,却带着一丝迷茫的意念,直接在谢观南的神魂中响起。这意念不再是曾经那种试图抹杀一切的狂暴,而是一种纯粹的、概念层面的疑问。
谢观南感到有些惊讶。他包容了冥,但没想到,被包容的本体概念,竟然还能产生这种程度的“意识回响”。
“你存于有,因为吾之永恒,包容无。”谢观南用意念回应,他的声音带着包容万物的平和与确定。
“包容……无?”冥的概念意念似乎无法理解,“无……吞噬有……如何……被有包容?”
这是概念本质的冲突。冥是“无”的极致,它的法则是吞噬一切“有”,将其还原为“无”。而谢观南的永恒之道,是让“有”包容“无”,让“无”成为“有”的一部分。这对于冥而言,是其存在法则被彻底颠覆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