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358章 沙质海岸与耐沙豆种

第358章 沙质海岸与耐沙豆种(2 / 2)

宝儿让人记录沙棘豆的生长环境:沙丘背风处,沙层疏松,透气性好,却保水性差,昼夜温差达十五度,远超丘陵和海峡。更奇特的是,这些植物能在沙暴中自我保护:叶片会向内卷曲,将绒毛包裹在外面,形成一层防风沙的屏障;豆荚则紧紧贴在茎秆上,被沙粒覆盖时,外壳会分泌出一层黏液,将沙子粘在表面,形成保护膜,待沙暴过后再慢慢脱落,露出里面的种子。

午后的沙暴渐渐平息,阳光重新照耀沙地,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温度计显示达五十度,能轻易烤熟鸡蛋。沙棘豆却展现出惊人的耐热能力:根须深入地下的部分能吸收深层的地下水,叶片的绒毛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即使在高温下,也只是叶片微微发蔫,没有出现枯萎的迹象,仿佛自带降温系统。

“这豆子比耐旱豇豆还耐折腾!” 哈桑用手触摸沙面,掌心被烫得立刻缩回,“这么烫的沙子,换了早熟麦早被烤死了,它倒像没事人一样,还能结籽。” 他说得没错,检查沙暴过后的植株,虽然表面覆盖着一层沙粒,却丝毫没有影响生长,豆荚依旧饱满,甚至有新的花苞在沙粒中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一处较大的沙丘背后,船员们有了重大发现。沙丘的断面暴露着一层灰褐色的土层,其中夹杂着许多陶片和木炭,显然是古代先民的定居点。清理后,露出一个圆形的坑穴,里面散落着十几个陶豆,其中一个保存完好的陶豆里,装满了碳化的沙棘豆,籽粒形状与新鲜的完全一致,只是颜色发黑,陶豆的外壁刻着 “沙豆” 二字,字体与之前发现的 “水豆”“速麦” 同属一种风格,显然是同一族群的文字。

“这些陶豆的摆放有规律。” 宝儿观察坑穴的布局,陶豆沿坑壁呈放射状排列,间距相等,坑底铺着一层厚厚的干草,显然是为了防潮和隔热,“说明他们不仅采集这种豆子,还进行了人工种植,而且懂得储存方法,这些碳化的豆子经过测定,保存时间至少有五十年,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芽潜力。” 她让人将碳化的沙棘豆与新鲜种子对比,发现两者的基因特性基本一致,证明这种作物的稳定性极强,经过长期种植和储存,仍能保持优良的特性。

最新小说: HP白蔷薇与剑 我在大明忙种田,平推东瀛美利坚 红楼大官人 八部云河 打破诸天从魔法界贵族开局 四合院之八级工的幸福生活 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 重生后小师弟在修仙界当白月光 柯学世界的纳棺人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