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者号”驶入未知之雾的瞬间,星舰仿佛穿过了一层柔软的薄膜。这里的“雾”并非气态,而是由无数尚未成型的法则粒子组成,它们像漂浮的蒲公英种子,碰到舰体就会粘附上,在金属表面勾勒出转瞬即逝的符文——那是连本源之钥都无法解读的原始信息。
“所有频率探测全部失效。”艾拉的光轮此刻像被蒙上了一层白纱,光芒晦涩不明,“这里的法则处于‘未定义’状态,就像还没被写下的句子,既没有主语,也没有谓语,只有纯粹的‘表达欲’。”她指着控制台上新出现的波动图谱,“但这不是混沌,你看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它们虽然无序,却始终围绕着同一个核心脉动——就像一群在等待指挥的音乐家,已经调好了乐器,却还没开始演奏。”
林深将手掌贴在舷窗上,那些法则粒子立刻聚集过来,在玻璃上形成一只没有轮廓的眼睛。他能感觉到一种古老的好奇——这团雾气在“观察”他们,就像人类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当他注入一丝交响之钥的能量时,眼睛突然散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光流,顺着星舰的轮廓游走,仿佛在“触摸”这个来自多元之海的访客。
“它在尝试理解我们。”苏璃的紫色结晶悬浮在半空,表面浮现出与法则粒子相似的波动,“这种理解不是认知,而是‘同化’——就像水会渗透进海绵,它在通过接触,将我们的存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但别担心,它没有恶意,只是……太孤独了。”
星舰在未知之雾中行驶了七天,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原始现象”:有时是突然出现在舰桥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没有固定的边数,却能让人直观感受到“无限”的概念;有时是无声的爆炸,爆炸中心会诞生出一小片有序的空间,里面漂浮着几颗遵循简单引力法则的石子,仿佛是未知之雾在“练习”创造;最奇特的一次,他们看到一群由光影组成的“雏形生命”,这些生命没有意识,却会本能地相互追逐、融合,最后化作一道光流回到雾气中——那是存在与不存在的短暂嬉戏。
第八天清晨,艾拉突然发现星舰的能量核心在自主吸收法则粒子:“它们在‘补充’我们的能量,但方式很特别。普通的能量是定量的,比如一块煤炭只能释放固定的热量,但这些粒子提供的能量是‘变量’,注入引擎后,动力输出会随着我们的‘期待值’波动——刚才我希望速度提升三成,它就真的提升了三成,误差为零。”
林深立刻让艾拉做反向测试:“试着期待能量下降。”
当艾拉在心中默念“能量降低五成”时,控制台的读数果然应声下降。但更惊人的是,那些被“削减”的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星舰后方凝聚成一只透明的翅膀,轻轻扇动着推动星舰前进——未知之雾将“缺失”转化成了“另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