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清晨,湖面上的蓝色防护层开始恢复。蓝藻的藻丝顺着混合沙粒搭建的通道蔓延到湖岸,在沙滩上织成蓝色的地毯,灰白色的沙粒接触到地毯,慢慢变成了淡蓝色。水鸟们衔着蓝藻胶体,将它们涂抹在岩石上,胶体干燥后形成透明的薄膜,像给岩石穿上了防护衣。
林深在冰川融水口发现了惊喜:冰坝拦截的硅沙里,长出了冻土苔的幼苗——是之前从冻土泉带过来的种子,居然在高原的低温环境下发芽了。幼苗的根须钻进硅沙里,吸收硅元素的同时,也在加固冰坝,“冻土苔和蓝藻也能共生!”
但新的问题出现:湖面的防护层在正午时会出现裂痕,强紫外线穿透裂痕,导致水下的蓝藻死亡。苏璃观察后发现,是正午的高温让胶体软化了,“需要加入能耐高温的成分——火藻的孢子!”她将湿地带来的火藻孢子撒向防护层,孢子接触到蓝藻胶体,立刻释放出硫磺沙的能量,裂痕居然开始愈合,胶体在高温下变得更加坚固。
到了第五天,高原湖的蓝藻防护层完全闭合,湖面像一块完整的蓝宝石,阳光照射在上面,折射出的蓝光在岸边形成了一道光带,光带经过的地方,高原苔和冻土苔长得更加茂盛。林深的探测仪显示,蓝藻的能量信号已经和湿地、镜湾、冻土泉连接,屏幕上的能量网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生态闭环完成了!”
他们在湖心岛的岩石上发现了更多金属盒,里面的监测数据记录着蓝藻的兴衰史——二十年前采矿站的废料顺着河流进入高原湖,破坏了蓝藻的生存环境,而现在,通过跨区域的共生网络,蓝藻正在恢复到鼎盛时期的状态。
雪绒兽首领在岛上的沙堆里埋下了一颗起源之树的种子,它用蹄子将混合沙粒、硫磺沙和蓝藻胶体盖在种子上,像是在创造一个微型的共生环境。水鸟们则在种子周围筑起鸟巢,用羽毛和藻丝搭建的巢穴,既能遮阳又能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