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排水量862吨,配备4具艏部鱼雷发射管和2具艉部发射管,可携带14枚鱼雷。
1936年又引进了五艘?Ⅱ型潜艇?,这是普鲁士1935年启动建造,最初用作训练艇。
ⅡA型(U1-U6)排水量约500吨,航速15.4公里/小时(水下),配备2具鱼雷发射管?。
抗战爆发之前,宋志引进了四艘荷兰?K-XIV级潜艇?。
该潜艇全长?80.7米?,宽度?7.41米?,水下排水量?1491吨。
?艇体结构?采用14mm加厚钢壳,提升下潜深度至约100米?,水面航速?17节(部分型号达19.5节)??,水下航速?为9节。?最大航程?:10,000海里(以10节航速计算)?
?其动力配置?为配备大功率柴油机及电动机,鱼雷系统?发射管数量?,8具533mm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两侧各1具)?
?鱼雷储备?12枚备用鱼雷(部分型号可携带14枚)?,其恢复可旋转鱼雷发射管(荷兰潜艇标志性设计),但实战中实用性存疑?。
?其甲板炮?1门40mm/36博福斯防空炮 ,最关键的是艇身两侧配布雷管,可布设10枚水雷?。
在二次大战期间,K-XIV级在1941-1942年东印度群岛战役中表现活跃,例如K-14号击沉日军运输舰“香取丸”和“日吉丸”?。
?K-XIV级因改进设计生存率较高?,并且指挥塔增设长杆天线,支持下潜时无线电通信?。
而人才上,宋志引进了马尾海军学校、岛城海军学校等人才,对桂省招收的180名渔民进行培训,为此还高薪聘请弗里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
1922年起,克虏伯通过荷兰“船舶建设工程局”和芬兰空壳公司等名义,秘密为普鲁士海军设计潜艇并培训团队,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因此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克虏伯团队的专业培训。
所谓十年陆军,三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只是潜艇人员的培训,直到吴星等人陆续到来,才进入正规阶段。
这几年宋志送人去欧米留学,一开始受到了沐春公司股东的不满,即使主要支持者沐家,也有了不满。
沐家和王家投入巨资,这些年辛苦劳累,实际上沐春公司一直也没赚钱,赚来的钱都投入到了扩大生产上来了。
一是处于对于宋志妖孽似的能力,有着迷之自信,二是这是增加国家力量,他们毕竟是深受华夏家国教育影响,更主要的是,宋志告诉他们等一等。
尽管沐春公司没挣钱,但他们的其他生意挣钱了,比如王家自己的公司,比如海主席对西南逐渐厚重的印象,所以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都支持宋志的决定。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留学政策继续执行,尤其是潜艇操作人员,经过三年培训,陆续返回防城港基地的专业人员,与原有培训的渔民组成了潜艇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