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春城,尽管处于抗战烽火之中,却仍延续着高原气候特有的平和与生机。
此时的昆明正值干季向雨季过渡的时期,天气以晴朗为主,偶有晨雾缭绕,午后阳光充沛却不失柔和,昼夜温差明显,白天需着单衣,入夜则需添薄衫?。
滇池水波在秋日阳光下泛着粼粼金光,远山如黛,与近处的稻田构成一幅水墨画卷,天开云瑞坊的牌坊在蓝天下更显古韵?。
文庙直街的茶馆里,盖碗茶氤氲着热气,街角车夫拉着洋车穿梭于石板路上,行人摩肩接踵,商贩的叫卖声与学生的谈笑声交织成市井交响曲?。
西南联大附近的凤翥街上,茶馆檐下悬挂的草籽随风轻摆,学生们捧着书在树荫下争论,偶尔有警报声划过,便可见人群匆匆疏散,但片刻后又恢复如常?。
金马碧鸡坊的雕花在秋光中斑驳,似在诉说这座城的千年沧桑与坚韧?。
春城东月楼是抗战时期滇省着名的滇味餐馆,建于1938年(民国27年)在春城大东门内的绥靖路(今人民中路新西南昆百大附近)开业,由老板刘某(因视力不佳人称“刘瞎子”)经营。
作为滇味饭店,它因临近云南大戏院,兼营炒菜、酒席及小吃(如鸡肉米线、炸酱饵块等),迅速成为当地餐饮业的标志性场所?。
抗战期间,春城作为大后方涌入大量人口(包括学生、军人及外省民众),东月楼凭借正宗滇味(如酱汁鸡腿、红烧肘子等)和南北风味融合的菜品,吸引众多社会名流。
东月楼为两层临街建筑,共五间房,楼下主营中晚餐,楼上承办酒席。
虽定位中档,但因用料考究、风味独特,成为昆明餐饮业的标杆。
?东月楼其招牌菜包括酱汁鸡腿、锅贴乌鱼、红烧肘子等,价格实惠且选料讲究,吸引了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等社会名流光顾?。
宋志今日里是受沐房安邀请,前来这里聚会。
因为邀请的名头为叶婉莹和宋一飞,沐房安、沐房平、沐房仕也携带着妻儿出席了宴席。当然大哥、大嫂也携带着儿女前来。
宋学斌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可以说是一个英俊的少年了。
宋学斌继承了宋家的基因,个子已经接近1.6米,在这个年代,华夏成年老百姓身高标准普遍为1.6左右。
倭寇为什么被称为小鬼子?因为倭寇军队征兵的身高标准为1.5米,普遍身高明显低于华夏,所以此称呼来源于此。
宋学斌深受宋家长辈的喜爱,尤其是宋罗氏最宠爱的就是宋志和宋学斌,因此宋罗氏亲自安排人,给予刚来到春城的宋学斌开蒙。
国学教育三年以后,又送入春城新式小学,进行西学教育。
这个时代的新式小学教育,分为普小和高小,普小四年,高小两年。
宋学斌因早年的国学教育,三年时间就在新式小学毕业。现在正在西南联大高级中学学习,明年即将毕业。
宋家长辈考虑宋学斌进入西南联大学习,但是宋志回来之后,反对奶奶和父母的安排,主张明年安排宋学斌留学米国。
宋志的理念就是重视宋家子弟的教育,年幼之时重视国学教育,在心底种下家国的理念,成长起来之后,要学习西学,开拓眼界和思维,才能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