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暗刃如锋 > 第342章 黔省基地

第342章 黔省基地(1 / 2)

黔省首府黔阳,是宋志第一次踏足此地。

此时的的黔阳,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的特殊历史节点。

作为西南大后方的重要枢纽,这座山城既承载着战时迁建的蓬勃生机,又深藏着空袭阴影下的隐痛。

1940年正值贵阳设市(1941年7月正式设市)前夕,延续1939年"建设新黔省阳"的规划思路,东至图云关、南抵小车河的边界雏形已显现,但核心区仍以大十字为中心,木制建筑密集分布?。

中华路、省府路等干道完成合并命名工程,新街名承载着抗战救国的政治隐喻。

?随着沪上、金陵等地机构内迁,新设的黔省玻璃厂、黔省汽车修理厂等战时工业散布于猫猫山、五里关一带,与乡建青岩的省立乡村师范(1936年建校)形成呼应,构成"城工乡学"的特殊格局?。

而黔省工业基地就坐落于此地。

黔省延续"九一八"以来的传统,学生抗日救国团通过歌咏剧、标语墙(如思潜村现存"乡师党工宣"标语)保持活跃,达德学校旧更成为进步思想传播据点?。

?受1939年"二四"轰炸影响(528人死亡、1334栋房屋损毁),民众虽逐步恢复市集贸易,但中华南路等商业区仍需依赖临时商铺经营?。

农历腊月前的"比期"结算习俗仍在延续,却需随时防备空袭警报?。

尽管1938年成立全省防空司令部,但至1940年仅组织3次防空演习,且缺乏有效设备。

宋志一行人就赶上了,倭寇针对滇缅公路的空袭。

环城北路的林青就义处石刻与黔灵山"江流社"共同构成精神地标,此时红党也通过"草原艺术研究社"等组织持续凝聚抗战意志?。

这一时期贵阳的独特景象,恰似费孝通笔下"战时移植城市"的典型——在有限的地理空间里,压缩着民族救亡的集体记忆与个体生存的微妙平衡。

此时主持黔省的是省政府主席为?吴大佬(1937年11月-1944年12月在任)。

吴大佬主政黔省期间,提出“省政的关键在于县政”的理念,重视民生和教育发展,对贵州的建设贡献显着。

吴大佬原为金融界人士,曾任《大公报》社长,后转入政界,主黔期间推行多项改革措施。

黔省作为抗战大后方,承担了重要的战略任务。

蓝党在贵州推行征兵政策,黔籍将士在前线英勇作战,先后参与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牺牲惨重。

蓝党内部存在CC系与黄埔系的矛盾,三青团的成立加剧了党团冲突。

黔省作也是如此。出身黔省的何部长、谷司令等掌握军权之人,都安排势力那些东西插手黔省军事,此时的黔省军事与政治势力纷乱。

?黔省采取征集兵源、军民训练、宣传抚慰等措施,虽取得成效,但也存在强征硬夺等弊端。

?1935-1940年,蓝党政府通过土地陈包、调整税率等措施增加田赋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最新小说: 送葬者:陆上最强雇佣军 抢鬼子的武器虐鬼子 永乐鬼案录 听懂兽语,还怕凶案没目击者? 异世争霸,但有冷战末期科技 煞气罡然 恋情曝光:我和白露不演了 九泉之上,人劫地灵 英灵祭:全面战争 携手校花来修仙带领娇妻去灭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