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门下1-2(1 / 2)

夜啼

小儿夜啼,因在胎中就受寒热影响,需依据形色仔细分辨。若属寒证,多因脾经受寒,表现为面色青白,手和腹部都发凉,伴有曲腰疼痛;若为热证,多属心热,可见面红耳赤、小便不通。热证宜用导赤散,寒证宜用钩藤饮。若没有寒热及表里症状,古法中蝉花散疗效甚佳。

【注释】小儿刚出生就出现夜啼,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脾寒,二是心热,这两种情况皆源于胎儿在母胎中所受影响。通过观察小儿的形色就能知晓病情。比如,若小儿面色青白,手和腹部都发凉,不想吸吮乳汁,身体弯曲、腰部不伸展,这就是脾寒,可用钩藤饮治疗。若小儿面红嘴唇红,身体和腹部都发热,小便不畅,烦躁且啼哭频繁,这就是心热,宜用导赤散治疗。若没有上述症状,只是经常啼哭,使用蝉花散最为合适。

钩藤饮

川芎、白当归、茯神、白芍(炒制)、茯苓、甘草、木香(煨制)、钩藤钩

以红枣为药引,用水煎服。

(方歌)夜啼之症因脾寒,须服钩藤饮可痊,芎归神芍苓甘草,木香钩藤红枣煎。

导赤散(方剂见“小便不通”部分)。

蝉花散

蝉蜕(数量不限,取下半截)

将其研磨成细末,每次服用少量,用薄荷煎汤调服。

胎黄

小儿出生后全身皮肤颜色如同金色,这是由于在母体内受到深度的湿热熏蒸。治疗方法应当是渗湿同时清热,地黄汤和犀角散这两个方剂对此病症疗效显着。

【注释】胎黄这种病症,表现为小儿全身以及面目都发黄,颜色如金色。这是因为孕妇体内湿热太过强盛,胎儿在母胎中受到母体热毒影响,所以出生后就出现此病症。治疗原则是渗湿清热,且必须根据病情轻重来治疗。若黄疸颜色稍微发黄,可用生地黄汤;若颜色深黄,则用犀角散。

生地黄汤

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赤茯苓、泽泻、猪苓、生甘草、茵陈蒿

以灯心草为药引,水煎,饭前服用。

(方歌)胎黄须用地黄汤,四物花粉赤苓良,泽泻猪苓甘草等,茵陈加入水煎尝。

犀角散

犀角(镑片)、茵陈蒿、栝楼根、升麻、生甘草、龙胆草、生地黄、寒水石(煅烧)

用水煎服,不拘泥于时间服用。

最新小说: 寸寸山河寸寸血 弹幕觉醒后,京圈小公主杀疯了 贫穷也限制不了我御兽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 与太子和离后,带崽嫁皇叔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女配也能过上好日子 锦鲤崽崽三岁半,她爆火娱乐圈! 元气少女别想跑 穿越成后娘,助力三崽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