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3-7(2 / 2)

如果出现胸中烦躁但不呕吐的情况,去掉方中的半夏、人参,加入栝楼实。

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参、栝楼根。

如果腹中疼痛,去掉黄芩,加入芍药。

如果胁下出现痞塞坚硬的情况,去掉大枣,加入牡蛎。

如果心下悸动,小便不通畅,去掉黄芩,加入茯苓。

如果不口渴但体表有轻微发热,去掉人参,加入桂枝,盖上衣物使身体微微出汗就会痊愈。

如果咳嗽,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入五味子、干姜。

【集注】程应旄说:这个方剂用小柴胡来命名,是取它与少阳经相匹配的意思。至于制作这个方剂的宗旨以及药物的加减法,就像所说的“上焦能够通畅,津液能够下达,胃气因此调和”,已经把这些要点都涵盖了。为什么呢?少阳经的经脉沿着胁肋分布,在腹部属阳、背部属阴的分界之间,在体表的邪气想要进入体内,被体内的正气所抗拒,所以就出现恶寒过去发热又来的情况。体表和体内的正气相互抗拒,邪气就留在了分界的部位,所以胸胁会感到胀满难受。人的精神意识因为正邪相互抗拒而昏沉困倦,所以会神情沉默。肝木受到邪气侵袭就会妨碍脾土,所以不想吃东西。胆作为阳木,处在清阳的通道,被邪气郁滞,火气没有地方宣泄,就向上侵犯心脏的部位,所以会心里烦躁。清气郁滞而化为浊气,就会形成痰饮停滞,所以容易呕吐,呕吐之后肝木和心火的郁滞都能得到舒展,所以会有呕吐的表现。这些就是少阳病必定会有的症状,其他那些“或者”出现的症状,是因为少阳在人体属于游走的部位,凡是体表和体内经络之间的空隙,邪气都能够随着这些部位的虚弱而表现出来,是不固定的邪气。根据这些症状,有些好像都是太阳经病所具有的,只是因为在五六天的时候出现,所以就归属于少阳病,只有半表半里的症状同时存在,才是小柴胡汤症。方剂中用柴胡疏泄肝木之气,使半表的邪气能够从外部宣泄出去,黄芩清泄火热,使半里的邪气能够从内部清除。半夏消除痰饮,降逆体内上逆的气机。人参补充长久以来的虚损,帮助生发正气。甘草辅助柴胡、黄芩调和体内和体表的正气,生姜、大枣辅助人参、半夏通达营气和卫气,相互配合,使邪气不会向体内发展而从外部解除。至于那些出现烦躁但不呕吐的情况,是火气已经形成燥热结实并且上逼胸部,所以去掉人参、半夏,加入栝楼实。出现口渴的情况,是燥热已经耗伤了津液并且上逼肺部,所以去掉半夏,加入栝楼根。腹中疼痛,是肝木之气散布到脾土之中,胃中的阳气受到困扰,所以去掉黄芩来安定脾土,加入白芍来抑制肝木。胁下出现痞塞坚硬的情况,是邪气已经停留导致肝木之气壅实,所以去掉大枣的甘腻滞涩,加入牡蛎的咸寒软坚散结。心下悸动、小便不通畅,是水邪侵犯到了心脏,所以去掉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伐伤正气,加入茯苓的淡渗之性来利水渗湿。不口渴但身体有轻微发热,是半表的寒邪还滞留在肌肤,所以去掉人参,加入桂枝来解表散寒。咳嗽的情况,是半表的寒邪侵犯到了肺部,所以去掉人参、大枣,加入五味子,把生姜换成干姜来温肺;虽然有肺寒但不减少黄芩的用量,是担心干姜会助长热气。总之,邪气在少阳经,是体表有寒、体内有热,两种郁滞的情况不能得到宣散,所以小柴胡汤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应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的规律。

最新小说: 长生:从种田刷新词条开始 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哪有啥祖宗,都是我编的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重生69:断亲后,我靠空间致富养妻女 让你演死尸,谁叫你起来破案的? 末世农家乐:我的休假有点忙 观音从此,不敢看我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