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伤寒表证解除后,出现心下痞闷,并且伴有恶寒、汗出的病症。
药物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炮制后去掉外皮,另外单独煮取药汁,一枚)。
将大黄、黄连、黄芩这三味药切碎,用二升刚煮沸的麻沸汤浸泡,稍等一会儿后绞榨药渣去掉药滓,再加入单独煮好的附子汁,分两次温服。
【注释】心下部位坚硬疼痛,这是结胸证;心下坚硬但不痛,这是心下痞症。恶寒并且又出汗,这并非是表证未解,而是表阳虚弱。所以用大黄、黄连、黄芩来清泻心下痞所产生的热邪,用附子来温煦体表的阳气,综合内外病症进行治疗。其用药的精妙之处在于,用麻沸汤浸泡大黄、黄连、黄芩这三味药,稍等片刻就去掉药滓,再加入另外煮好的附子汁,这样的用意在于清泻痞热的力度较轻,而扶助阳气的力度较重。
甘草泻心汤
主治伤寒或中风,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患者出现腹泻,每日达数十次,食物不消化,腹中肠鸣作响,心下部位痞塞坚硬且胀满,干呕,心中烦闷不安。医生见心下痞塞,认为病邪未除尽,又再次使用攻下之法,结果痞塞更加严重。这并非是热邪结聚,只是因为胃中虚弱,外来邪气上逆,所以导致心下坚硬。
药物组成:甘草(四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净,半升)、大枣(掰开,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加入一斗水,煮取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煎煮,取三升药液,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注释】无论是伤寒还是中风,只要表证未解,总之不可使用攻下之法,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因而形成痞证。患者每日腹泻数十次,水谷不能消化,腹中肠鸣,这是误下导致胃中空虚。心下痞塞坚硬且胀满,干呕,心中烦闷不安,这是邪气乘胃虚而上逆。医生见心下痞塞坚硬,认为攻下未尽,又再次攻下,痞塞就更加严重。但这并非热邪结聚形成的痞证,也不是寒邪凝结导致的痞证,而是邪气乘胃空虚,外来邪气上逆,阳气内陷、阴气凝聚所形成的痞证。方剂以甘草命名,是取其和缓的意思。用甘草、大枣的甘温之性,补益脾胃、缓解急迫,治疗痞塞加剧的症状。用半夏的辛味,破除上逆的邪气。黄芩、黄连清泻阳气内陷所形成的痞热,干姜驱散阴气凝聚所产生的痞寒。既能缓解急迫、破除逆气,又能清泻痞证的寒热,治法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