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2-5(2 / 2)

主治肺脏虚弱且有火邪,咳嗽时没有津液,咳嗽伴有气逆哽塞的症状。

药物组成:真阿胶(一两)、牛蒡子(二钱半,炒制)、马兜铃(五钱,炒制)、杏仁(七钱)、炙甘草(五钱)、糯米(一合)。

每次服用一两左右,加水煎煮后服用。

【集注】程应旄说:痰液中带有红线,咳嗽带有血点,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发展成肺痿,这是因为肺处于五脏中位置最高之处,肺叶间分布着细小的孔窍,气从这些孔窍出入,呼吸时形成津液,灌溉全身,这就是所谓的“水出高源”。一旦受到火邪侵袭,吸气时只会引火上升,呼气时并没有津液外出,时间久了肺窍就会全部闭塞,喉间有时发痒有时生疮,肺的六叶就会日渐焦枯。现在用阿胶作为君药,是为了消散孔窍中的瘀血。用杏仁、牛蒡子来宣通窍道。马兜铃,是为了清除窍中的热邪。糯米用来补脾土,因为脾为肺之母,脾气充足则肺气自然轻清通畅而没有阻碍了。

二陈汤

主治身形肥胖壮盛之人,因湿痰引发的病症,如气喘、咳嗽、胸腹胀满等。

药物组成:半夏(三钱,炮制过)、茯苓(三钱)、陈皮(二钱,去掉白色部分)、甘草(一钱)。

以上四味药,加入生姜三片,加水煎煮后服用。

【集注】李中梓说:肥胖之人多湿邪,湿邪夹杂热邪就会生成痰,火邪带着气逆而上行。半夏味辛,能通利二便从而去除湿邪。陈皮味辛,可通调三焦并理顺气机。茯苓辅助半夏,共同达成燥湿的功效。甘草辅助陈皮,一同发挥调和的作用。成无己说:半夏能运行水湿之气从而滋润肾燥。这就是经典中所说的“辛能润燥”。运行水湿则脾土自然干燥,并非半夏本身的性质干燥。有人说:有痰且口渴,应该去掉半夏,用贝母代替。吴琨说:口渴且喜欢饮水,小便通利的人可以替换。不能饮水,小便不利,即便口渴也适宜用半夏。这是因为湿邪是根本,热邪是表象,所谓湿邪极盛而出现类似燥热的假象,并非真正的热象。而且东南地区的人,多因湿热生成痰,所以朱震亨主张在此方基础上加枳实、砂仁,名为枳实二陈汤,其药性较为峻急。前代贤哲说:二陈汤是治疗痰证的奇妙方剂,对于上下左右各处的痰证,都较为适宜,然而它只能治疗实证痰证的表象,不能治疗虚证痰证的根本。虚证痰证的根本在于脾胃,治疗时应仔细斟酌。

最新小说: 哈哈哈,大周 星光下的双生花 八百块,买了个修真界 断亲后被赶出家门,我开始修仙 穿越开自助,办个酒楼做首富 回到清朝做买办 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 白切黑 陆总轻点跪,太太回国抢女儿了 捡回女儿后,我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