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病人脉象浮,如果浮脉出现在关前寸部,其病在表;如果浮脉出现在关后尺部,其病在里。病在表会出现腰痛、背强、不能行走;病在里会出现气短且极为严重。
【注释】脉象浮,是感受虚风的征象。关前的寸部脉象浮,表明病在表;关后的尺部脉象浮,表明病在里。虚风在表,所以出现腰痛、背强、不能行走。虚风在里,所以出现气短且极为严重。
有人问:经典上说“厥阳独行”,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说:这是指有阳无阴,所以称为厥阳。
【注释】阴阳共同运行,这是正常的;阴阳单独运行,这是反常的。厥,就是逆的意思。逆阳单独运行,这就是有阳无阴,所以称为厥阳。
【集注】李彣说:厥阳就是阳厥。《内经》说:阳气在下部衰退就会形成寒厥,阴气在下部衰退就会形成热厥。这里的厥阳独行,就是有阳无阴的大概情况。
高世栻说:按照这种说法,有阳无阴,就是厥阳。经典说:阴气在下部衰退,就会形成热厥。黄帝问:热厥是怎样形成的呢?岐伯说:阴气虚,阳气就会侵入,阳气侵入,胃就会不和,胃不和,精气就会衰竭,精气衰竭,就不能滋养四肢了。这是肾气日益衰退,阳气独盛。这就是形成有阳无阴、厥阳独行的原因。
有人问:寸部脉象沉大而滑,沉表示实,滑表示气,实气相互搏结,血气入脏就会死亡,入腑就会痊愈,这叫做卒厥。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说:如果唇口发青,身体冰冷,这是邪气入脏,就会死亡;如果身体温和,汗自然流出,这是邪气入腑,就会痊愈。
【按语】“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这十八个字,文理不通,是衍文。“血气入脏”的“血”字,应当是“厥”字,这样才与卒厥相符合,必定是传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