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订正伤寒论注正误篇1-4

订正伤寒论注正误篇1-4(1 / 2)

辫脉法篇正误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动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按语】“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动,至名曰结阴也”这几句话,文义不通畅。而且前文对于促脉与结脉的论述已经很明确了,所以这几句应是在流传过程中误增的文字(衍文),应当删除。

阴阳相抟,名曰动,阳动则「汗出」(发热),阴动则「发热」(汗出),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按语】“阳动则汗出”中的“汗出”二字,应当为“发热”;“阴动则发热”中的“发热”二字,应当为“汗出”。从医理而言,阳与阳相加,怎么会出现汗出的情况呢?《素问》里提到:“阳加于阴,谓之汗”,所以依据经典要将这两处文字予以调换。

脉阴阳俱紧,主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入」(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按语】“紧去入安”的“入”字,应当是“人”字,“人安”指的是患者不再出现呕吐与下利的症状。而“此为晚发,水停故也”这两句话,与上下文的意思不连贯,应当是传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衍文),所以应当将“入”字改成“人”字,并把“此为晚发,水停故也”这两句删掉。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热)「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热)相抟,则洒淅恶寒也。

【按语】“数为虚”中的“虚”字,应当是“热”字。“风为热,虚为寒”这两句话,应是传抄过程中多余的文字(衍文)。“风虚相抟”中的“虚”字,同样应当是“热”字。所以应按此进行修改。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卫虚),诸弱「发热」(营虚),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按语】“诸濡亡血”,应当是“诸濡卫虚”;“诸弱发热”,应当是“诸弱营虚”。濡脉,表现为浮而无力,是用来诊察阳虚之象的,哪有表示亡血的道理呢。弱脉,呈现沉而无力,是诊察阴虚之象的,哪里仅仅只是发热的表现,所以应当作出这样的修改。

最新小说: 过敏原 我混社会那一些年 为帝国献出心脏 逆世重修,回到妻女死亡前 神诡时代照夜人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红楼晓梦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 六零:资本家小姐抢渣哥两船财宝 御前女官上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