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1

辫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全篇1-1(1 / 2)

《内经》说:各种痉病出现颈项强直的症状,大多与湿邪有关。又说:各种突然出现的身体强直症状,大多与风邪有关。有论述说:太阳经病症,发汗太过,因而导致痉病。实际上,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都足以引发痉病,并非仅仅与湿邪有关。六经都可能出现痉病的症状,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太阳经。大致来说,身体后侧属于太阳经所主,凡是出现头项强急、项背拘紧不舒、脊柱强硬反张、腰部疼痛如同折断、大腿不能弯曲、小腿肚僵硬如结等症状,都属于太阳经的痉病。身体前侧属于阳明经所主,出现头面摇动、牙关紧闭、上下齿相磨、缺盆部位牵引作痛、脚部拘挛急迫等症状,都属于阳明经的痉病。身体侧面属于少阳经所主,出现口眼歪斜、手足相互牵引、两胁拘急不舒、半身不能活动等症状,都属于少阳经的痉病。至于腹部拘急,因吐泻之后而出现四肢挛急的,未尝不是太阴经的痉病。恶寒蜷缩而卧,以臀部代替脚跟,以脊柱代替头部,低头而不能后仰的,未尝不是少阴经的痉病。睾丸上缩,宗筋向下牵引,少腹里急,阴部拘挛,膝胫部拘急的,未尝不是厥阴经的痉病。大体而言,痉病是以症状命名,而痉病是因为筋脉拘急,所以凡是六经筋脉出现病症,都可以用痉病来称呼。那些因感受风寒而致痉病的,必定会发热恶寒且无汗,脉象浮紧,症状表现为身体强直、牙关紧闭,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各种病症出现强直症状,大多与风邪有关”。其发病态势强劲急迫,所以叫做刚痉。那些因感受风湿而致痉病的,发热汗出,不恶寒,脉象浮缓,症状表现为颈项强急、拘紧不舒,但身体并非强直,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各种痉病出现颈项强直的症状,大多与湿邪有关”。其发病态势濡弱,所以叫做柔痉。至于因为误用发汗之法导致阳气亡失,津液枯竭无法滋养筋脉而引发痉病的,就是本论所说的“太阳经病症,发汗太多而导致痉病”,这又不是因为湿邪或风邪,而是因为燥邪。痉病刚开始的时候,本来并非原发性疾病,大多夹杂在其他疾病之中,比如妇人失血过多,跌打损伤导致破伤,都能引发痉病。现在看到患这种病的人,都一概认为是风邪所致,这实在不是准确的论断。学习者应当在病症中仔细审察是风寒湿燥哪种邪气,以及内外虚实的病因,分别进行治疗,这样才不致失误,千万不要一概认为是风邪。

伤寒所导致的太阳经病症中,痉病、湿病、暍病这三种,应当另外进行论述,因为它们与伤寒的症状相似,所以在此一并提及。

【按语】“伤寒所致”这四个字,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属于衍文(多余的文字)。

【注释】伤寒,只是太阳经中的一种病症,并非说太阳经只会患伤寒这一种病。因为六气作为外感邪气,人体受到侵袭时,没有不从太阳经体表侵入的。痉病,是由风邪引发。湿病,是由湿邪引发。暍病,是由暑邪引发。风寒暑湿这些病症,固然都归属于太阳经的范畴,然而痉病、湿病、暍病这三种,虽然与伤寒的症状相似,但它们发病传变的情况不同,所以说应当另外进行论述。

【集注】方有执说:痉病、湿病、暍病这三种,都是风寒引发的变症。既然已经成为变症,就应当另外立论。然而它们是从风寒变化而来,原本属于太阳经范畴,又容易与风寒之病产生疑似混淆,所以必须一并进行辨明论述。

病人身体发热但足部寒冷,颈项强急,恶寒,有时头部发热、面部发红,眼睛脉络发红,只是头面部摇动,突然牙关紧闭,背部反张,这就是痉病。

最新小说: 皇后谁爱当谁当,我嫁权臣横着走 极诣剑仙:从砍柴开始无敌 青蓝染:八零小日 穿成残次品?全星际大佬嗜我成瘾 末日来袭,我成了德鲁伊 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 神豪直播:五位绝嗣道侣跪求原谅 全民三角洲,就我是阿萨拉? 选个废柴当爹,小福宝当上公主了 谁让你带工业邪神穿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