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2

辫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2(1 / 2)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将这十味药,分别捣细过筛,然后混合在一起。用醋浸泡乌梅一整夜,去掉核,放在五斗米下面蒸,饭熟后把乌梅捣成泥状,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放入臼中,加入蜂蜜,杵捣二千下,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用开水送服十丸,一日服三次,逐渐增加到二十丸。服药期间要禁食生冷、滑腻之物以及气味腐臭的食物等。

【集解】柯琴说:六经病中唯有厥阴病最难治疗,厥阴经本气为阴,标气为热,其本体属木,其功用为火。治疗时必须制伏其主要的病因,先辨明其发病的根源,或收敛、或发散、或逆治、或从治,根据病情的有利方向进行治疗,调理其中气,使其达到平和状态,这就是治疗厥阴病的方法。厥阴处于两阴交尽的阶段,又称为阴之绝阳,似乎不应该有热。但按照晦朔交替的道理,阴寒之气初尽之时,也就是阳气初生之际,所以厥阴病出现热证,是少阳之气所致。火气过旺则肾水亏虚,所以会出现消渴、气上冲心胸、心中疼痛且有热感,气有余便是火。木气过盛则会生风,虫由风所化,饥饿时胃中空虚,蛔虫闻到食物的气味就会钻出,所以会吐蛔,即便饥饿也不想进食。仲景创立方剂,大多以辛、甘、苦味的药物为君药,不使用酸收之品,但在此方中使用,是因为厥阴经主肝木。《洪范》说:“木曰曲直作酸。”《内经》说:“木生酸,酸入肝。”以大酸的乌梅为君药,就是为了制伏厥阴经的主气。配伍黄连,泻心火而消除疼痛;佐以黄柏,滋肾阴以解除消渴,这是先辨明其发病根源。黄连、黄柏治疗厥阴经的阳邪是有效的,但对于阴邪则力量不足。花椒、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之品一起使用,不仅可以治疗厥阴经的阴邪,而且因为肝主疏泄,喜欢发散,所以用辛味药物来发散。又加入桂枝、当归,因为肝藏血,这是使其归属于肝。方中寒热药物杂用,气味可能不协调,所以佐以人参,调和其中气。用醋浸泡乌梅,是因为同气相求,放在米下蒸,借助谷物之气,加入蜂蜜制成药丸,少量服用并逐渐增加剂量,这是用缓治法来治疗疾病的根本。蛔虫属于昆虫。生冷食物与湿热之气相互助长,所以用药也寒热互用,况且胸中烦闷且吐蛔,那么黄连、黄柏就是根据热证用寒药的反佐之法。蛔虫遇到酸味就会安静,遇到辛味就会潜伏,遇到苦味就会下行,确实是治疗蛔虫病的好方剂。久利则正气虚弱,调理其寒热,用酸味药物收敛,下利自然就会停止。

伤寒六、七日,脉象微弱,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经穴位,灸了没有效果的,难以治疗。

【注释】这是详细阐述厥阴经脏厥的严重病症。伤寒病六七天,脉象微弱,手足厥冷,烦躁不安,这是厥阴经阴寒邪气致病的严重病症。如果不趁早谋划,采取促使阴寒消退、阳气增长的措施,必然会导致阴寒之气逐渐强盛,厥冷的程度日益加深,烦躁也日益严重。即便使用吴茱萸汤、附子汤、四逆汤等,恐怕也为时已晚,此时唯有艾灸厥阴经穴位以通阳气。如果手足厥冷经过一段时间仍不能恢复,这表明阳气已经消亡,所以是死症。

【集注】方有执说:艾灸的目的是通阳气,阳气不能恢复,所以主死。

最新小说: 影视诸天从梦华录开始 说好合约结婚,怎么成真了 在男团耽美文女扮男装后 穿越兽世后,恶雌被兽夫们追着宠 全民航海:我的载具是玄武 美漫:超人之子的我只能当祖国人 我的天赋面板能加点 涅槃上单,转生东京少女 娇软恶雌想休夫,五个大佬悔红眼 恶毒女配在兽世靠咸鱼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