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出现四肢逆冷,患者有的伴有咳嗽,有的伴有心悸,有的小便不利,有的腹中疼痛,有的出现泄泻、肛门重坠,这种情况用四逆散主治。
【注释】大凡少阴病出现四肢逆冷,虽然大多是因为阴寒过盛,阳气不能温煦体表,但也存在阳气被阴邪郁遏,不能向外宣通畅达,从而导致四肢逆冷的情况。所以会出现或咳嗽、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疼痛、或泄泻、肛门重坠等各种症状。现在只是四肢逆冷,没有其他明显的寒热症状,这说明既没有需要温阳的寒证,也没有需要攻下的热证,只适宜疏通畅达阳气,所以用四逆散主治。
【集注】李中梓说:按照少阴病用药,有阴阳的区分。如果是阴寒导致的四肢逆冷,非干姜、附子不能治疗。而这里所说的四逆证,四肢必定不是特别寒冷,或者指头微微温暖,或者脉象不是沉微,这是阴中蕴含阳气的证候。只是因为气机不畅,所以出现逆冷。因此用柴胡疏散表邪,芍药清解里热,这本是调理肝胆的方剂,而少阴病使用它,是因为肾(水)与肝(木)同源。用枳实通利上下气机,用甘草调和三焦之气,使气机宣通畅达,那么四肢逆冷就可以痊愈。
程知说:伤寒病以阳气为主,四肢逆冷有阴寒渐盛的征象,此时如果使用攻下之法,阳气就会更加亏损下陷而不能升发。所以经典中说,各种热邪传经发展到手足逆冷的情况最难辨别。说它是寒邪在里很深重,却没有脉象微弱欲绝的表现;说它是热邪在里很深重,却没有烦躁口渴的症状。这只是热邪入里结聚,而阳气不能顺利运行到四肢。这种病症应当用和解之法,不应当用寒凉攻下之法,所以经方中用药量轻少的,没有比这个方剂更典型的了,由此可见其轻缓解散的意义。
程应旄说:刚开始出现的四肢逆冷,本来就不是热证,也不是寒邪深重之证。咳嗽、心悸,有的小便不利,似乎是水液停蓄;腹中疼痛、泄泻,又似乎是寒邪凝结。其中还兼有肛门重坠这一症状,难道不是因为胃肠气滞,经络不能宣通畅达吗?
汪琥说:四逆散,是用于阳邪传变进入阴经的情况,是解除传经之邪,并非治疗阴寒证。大凡阳热至极,六脉细弱,言语声低,神色倦怠安静,手足清冷但并非厥冷,类似阴证,但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牙齿干燥,舌苔异常,说明热邪已经伏于体内,必然会发热。如果使用热药,那么体内热邪会更加炽盛;如果使用凉药,热邪会被寒邪束缚而不能发散。正确的方法只适宜调和肌表,疏通气血,那么里热自然会消除,这就是仲景设立四逆散的原因。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